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包房当麦霸去

(2013-09-27 13:28:47)
标签:

底线

不差钱

中国好声音

上座率

自娱自乐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走,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包房当麦霸去

王传涛

近日网上爆料,今年以来,已有130多个中国文艺团体和个人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但真正的观众却寥寥无几。金色大厅成了这些“演员”们的“卡拉OK厅”。而事实上,只要交场租,任何人都可在金色大厅彩排和演出。中国音乐会上座率普遍不高,有些演出更像演员们的自娱自乐。

 

K歌永远是一种时尚的娱乐方式。现在流行的是,不仅要去快男快女的舞台上K歌,要去《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K歌,还要去一个叫做金色大厅的地方K歌。而且,据说,在这个地方开演唱会,性价比相当高,堪比广场上“5元唱一首还送汽水”的K歌小车摊。一者,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门槛非常之低——两三万欧元;二者,无论是听起来,还是说起来,都好像得到了某种国际认可。你看,“20万元买个国际认可”,当然是物超所值。

 

现在的情况是,连一些二三流歌手都去金色大厅当过“麦霸”,如果选择当歌手,要是没进过金色大厅的门,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去金色大厅K歌,既拉风,又场面。走,咱们也去维也纳开个演唱会吧。

 

客观来说,金色大厅确实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历史上有无数知名演奏会在这里举办,许多名家也是成名于这里。金色大厅,当算世界上最知名的“音乐圣殿”之一。可是,在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下,金色大厅不过是一个花钱就能包场的K歌包房。在国人不差钱的当下,金色大厅也便很容易成为了中国歌手们的镀金炉。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镀金。即便是20万元上下的“大酬宾价格”,也是维也纳人对中国人专门制定的价格。遗憾和尴尬的是,中国人在维也纳的演出,就像小品里宋丹丹写的《月子》一书,除了免费送,别人都不去看。因此金色大厅只赚中国人的钱,而且是看完《月子1》就想着《月子2》。当然了,对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这个“送票点”的工作人员而言,如何分掉这些赠票,成为他们经常头疼的事儿,总不至于拿去糊墙或放到村头厕所吧?

 

人傻、钱多——金色大厅变身K歌包房的背后,是对中国人单独唱的生意经。据了解,金色大厅的经营方式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被邀请的演出团体,剧院方需要支付演出费;第二种是根据合同进行驻院演出的团体,按照协议分配收入;第三种是在前二者没有演出安排的期间,自费租音乐厅进行自娱自乐式演出。中国人进入金色大厅的唯一形式,据说只有第三种。有报道称,迄今为止,音乐之友协会没有邀请过任何一个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到金色大厅进行演出。

 

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但不需要以这种“人傻钱多”的形式卖出去。诚然,在市场经济之中,愿打愿挨的事,似乎并不应该被道德绑架,可是,当炒作和包装占据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版面,当镀金成为时尚,所谓的文化魅力也便只现利益纷争和无底线卖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