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回复率”暴露人大代表的僵尸状态

(2013-09-04 13:21:23)
标签:

话语权

劳动者

新闻

只有

部分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1%回复率”暴露人大代表的僵尸状态

王传涛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逐个发电邮征求立法意见的900多名全国及省人大代表,仅有10余人进行回复,南都记者随机对30位省人大代表进行电话采访,统计发现,其中有10位代表知道广东省人大立法专网。自称没有通过任何一种渠道接收过法规意见稿的代表有16位,只有13位代表明确表示收到过法规的征求意见稿,主要通过邮寄形式接收纸质版文件。不少代表坦言,平时工作忙,不会主动上网了解立法征求意见的情况。(9月3日《南方都市报》)

 

1%这个数字是可怜的。即便抛开上了年纪的人大代表不会用电脑或是不会上网的个别因素,只有1%的回复率也太不靠谱了。堂堂省人大发来的征求意见函,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人大制度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部分人大代表的僵尸状态。

 

至于原因,可从多方面来分析。一者,许多人大代表对法制建设的业务知识,需要及时补课,人大是立法部门,人大代表应当代表人民对于立法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是法盲,则根本没有成为代表的资格;二者,人大代表需要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大代表的身份是崇高的,这个身份代表了当下最主要的民主权利,如果他们不尊重手中的宝贵权利,对于广大纳税人就是一种不尊重,对于我国的民主制度,也是一种践踏;三者,除了业务素质和责任感,人大代表还要有时间和精力,新闻中所讲的“平时工作忙,不会主动上网了解立法征求意见的情况”是说不过去的借口。

 

人大代表,本应是权力机关和广大公众之间、民意和官意之间上传下达的桥梁或纽带。新修订的《代表法》明确规定,“人大代表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参加闭会期间统一组织的履职活动,应当安排好本人的生产和工作,优先执行代表职务。”但超过99%的人大代表,对立法工作不闻不问,着实让人寒心。

 

坦白讲,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并不完全合法合规,这造成了人大代表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人大代表的能力、人品、责任心、使命感都往往被放到次要位置,一些地方选举人大代表,看重社会影响力,尤其是职务、头衔和在某行业的成就,更看重一些企业家的财力。这些标准,都远远的背离了人大代表代表人民、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等原则和宗旨。导致的结果是,我国许多人大代表,都只是“两会”上的“道具”,到了会就举手、鼓掌;不到会就不管不顾、不闻不问,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代表”。

 

更为甚者,人大代表成了许多商人带上“红顶”的一种标志头衔。曾经的“粤北首富”朱思宜在案发之后就坦言,他为自己成功地编织了一张以自己为核心的官商之网,为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上上下下打点,花了1000多万元。也正因为官商之间的勾结,此案也牵出了31名厅级官员。可以肯定,人大代表,只是他们用来给自己的头上多加一些光环,至于人大代表的职责,则完全不去了解和履行。

 

让人大代表更具活力,显然是当下各级各地人大制度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人大制度要适时对人大代表进行考核,必要时,要对不履行职责、不称职的人大代表进行辞退;另外,也要适度提高人大代表的准入门槛,对于不执行人大代表职权的投机者,要规避其进入,要让更多的知识精英进入,也要让更多的底层劳动者进入。只有这样,人大代表才不至有失去活力,他们所代表的人民才可能拥有话语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