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企业五年垮掉”背后的辛酸泪水
(2013-07-31 09:45:21)
标签:
市场经济中国新闻网日本企业纳税人新设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内地企业五年垮掉”背后的辛酸泪水
王传涛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局、信息中心30日上午发布的中国“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近五成的企业生存时间不足5年。这份报告综合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全国新设企业、注吊销企业生存时间等数据,称中国企业生存时间主要有6大特点:近五成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企业成立后3-7年为退出市场高发期;近五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寿命在5年以内的接近六成;不同行业呈现类型化特征;多数地区生存危险期为第3年;企业规模越大,存活率越高。(7月30日中国新闻网)
看到“近五成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的官方信息,许多人对以下几个问题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中国会不会有苹果和乔布斯,会不会有微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都不想去私企,而只想去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企业,不愿意给职工上全五险一金?……事实上,对于众多内地企业而言,自己能否活过五年,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哪能顾及那么多方方面面。
内地企业的生命周期,何以如此之短?这是一个必须要深究的问题。而只有找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政府和决策者才可以对症下药,给予内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以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植。在笔者看来,内地企业生命周期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
一是,税费过高。有媒体对全国100家中小企业管理层进行的调查显示,税费高、生产成本高和融资难仍是压在中小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而“税费高”已取代“融资难”,成为2012年最困扰中小企的头号难题。虽然从今年8月1日起,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将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但是谁也无法否认,“2万元的销售额”简直是“微之又微”,其规模也就是个小商店的水平。
二是,权力与市场的暧昧关系。许多企业的垮掉,是因为与企业老板关系密切的官员的离任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官员的任期一般是3-5年,和企业老板关系密切的官员一旦离任,就意味着少了许多信息资源,甚至意味着少了政策的扶植。这对企业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另外,企业非常容易成为权力随意吸取的“富矿”。无论是雷政富事件,还是其他官员落马事件,政府官员向企业借钱、吃喝报销,都是常见之事。面对惹不起的政府官员,企业着实十分弱势。
国内企业在“夹缝中生存”——这样的诊断并不为过。相较之“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的事实,内地企业短暂的生命周期只是相当于惊鸿一瞥。当整个社会看到了“富二代”们不争气的一面之时,又有谁能理解,他们的父辈们在如此生存环境之下所完成的创业之举的伟大?
而如何让中小企业“轻装前行”,显然是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小企业是经济的脊梁,是社会的稳定器”这样的冠冕堂皇的话人人都会说,公众更想看到我们的内地企业是否在税费改革、以及剔除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的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经济运行模式是否真正得是规避了权力干扰的“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