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雾霾,从“两桶油”提升燃油品质开始

(2013-01-31 09:55:21)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治理雾霾,从“两桶油”提升燃油品质开始

王传涛

20131月持续雾霾天气造成空气污染,使得对“污染源”的讨论持续发酵,网上关于“中石化成品油硫含量为欧洲的15倍”的说法,一时成为网民抨击油品差的力证。业内称升级油品标准的提炼技术并没被国外垄断,对于全国油品升级速度缓慢,中石油和中石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1世纪经济报道》 130

 

130多万平米、近1/7的国土面积被大雾笼罩着。“厚德载雾,自强不吸”,“ 霾头苦干,再创灰黄”,“雾以吸为贵啊”等新词,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谈话内容,甚至在北京等几个城市,这些词都成了见面问候语。与此同时,处于大雾中的人们,也在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过年禁放鞭炮、限行车辆、搬迁污染企业等各种建议和声音也纷纷出炉。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是北方供暖烧煤的结果,还是污染企业的“贡献”?……答案是,以上答案都不准确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我国燃油的品质过差,简单来说就是——油品质量标准长期滞后于汽车排放标准,造成了汽车尾气硫化物排量过多,这成为当下我国PM2.5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两桶油”,其实是最会“接轨”。而“接轨”事项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国内燃油价格比美国高的现实,早已让国人领略到了垄断的可怕。可是,到了燃油品质方面,两桶油却一直拒绝接轨。细细来说就是,目前我国汽柴油升级均明显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当下实施的欧Ⅳ标准中,对燃油硫含量的要求是不大于0.005%,但标准的一再拖延实施,使得国内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汽柴油品标准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值。换言之,目前全国实施的大部分还是车用汽油国Ⅲ标准阶段,即汽油含硫量不超过150ppm,柴油硫含量不超过350ppm。可是,当下欧洲日本等国家已经将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量降至10ppm,美国则是30ppm。这意味着我国当前的汽油标准是欧洲、日本的15倍,美国的5倍,柴油则是欧日标准的30余倍。

 

但是,“两桶油”并非没有条件和能力“接轨”。相反,“两桶油”完全有实力和条件把燃油品质提高到欧美甚至更高的水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20%的炼油装置为2007年后新建,47%的炼油装置为2005年后新建。我国的炼油装置在整体上是高于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在硬件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完成了“接轨”。只要“两桶油”想提高油的品质,技术这一关并非难题。

 

燃油品质的提升,可以大大降低我国2.3亿辆车尾气的排污量。细细算来,这比限号、限行、限牌、限购,更给力。有人在网上算过这样一笔账,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约为2.3亿辆,如果中国的汽柴油中硫含量由国标三的150ppm降低到30ppm(即达到美国的现行标准),减少的车辆会远远不止3300万辆,而北京摇号限购一整年,才减少了60万辆车。是限行对治污的作用大,还是降低汽柴油中硫含量的作用大,已经不辩自明。

 

在对雾霾的反思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找到了一些“假问题”,也找到了一些“真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燃油品质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问题”。“两桶油”在垄断的经营体制之下,不可能自行变得高尚到没有人批评和质疑就主动去改善汽油质量的圣人水平,所有的动作似乎都要来源于倒逼。不可否认的是,雾霾如此严重,“两桶油”当然不是唯一罪魁。但是,“两桶油”对于空气污染的“贡献”,以及应该承担的空气净化责任同样不可轻描淡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