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遭窃:公权力不能也做“文艺爱好者”
(2012-10-11 11:16:57)
标签:
许鞍华武汉《黄金时代》宋体公共权力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许鞍华遭窃:公权力不能也做“文艺爱好者”
王传涛
近日,在武汉,“日本人丢自行车”一事被复制重演。国庆期间,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来汉为其新作《黄金时代》取景,不料在汉正街附近,放在车内的手提包却被小偷偷走,包里不仅有现金,还有《黄金时代》的剧本以及许鞍华本人的相关证件。9日,经过5天周密侦查,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抓获,并将许鞍华丢失的提包找回。据了解,武汉公安局局长自过问此案。
“领导高度重视”作为八股文的不变用语,再也不是“永远正确”的用词方法了。至少在公平面前,“领导高度重视”就容易引发这样那样的联想。在执法公平层面,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每个人应该都是公平的。就偷窃案而言,无论是普通市民丢了东西,还是外国人丢了东西,抑或是明星大腕丢了东西,公安部门应该一视同仁,积极破案,而不应该有先后之分。然而,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遭窃一事却似乎仍然在告诉大家,公共权力“看人下菜”的情况并非已经完全杜绝。
新闻中这样描述小偷,“嫌犯可能是个文艺爱好者,发现许鞍华证件,意识到此案非同小可,于是将证件单独藏在别处。”足以见得,小偷并非完全没有文化,而且,这个社会也应该允许小偷去勇敢地做一名“文艺青年”。可是,与小偷的自由发生对比,公共权力就不能那么自由了,公共权力是国家之公器,不应该有个人爱好,更不能“看人下菜”,如其不然,社会就会存在不公。
许鞍华是位值得关注大导演。近几年以来,她导演和客串的几部文艺片都在香港和台湾地区获得了大奖。拿《桃姐》和《岁月神偷》这两部电影来讲,许鞍华硬是在一个看上去就形同“文艺片沙漠”的香港地区拍出了张艺谋早年的文艺范儿。许鞍华因此也名声大振。
对武汉而言,许鞍华来武汉取景,自然蓬荜生辉,还是件关乎“城市形象”的事。《非诚勿扰》两部电影中那些取景地点,都在电影公映之后,成为了旅游好去处。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通过大导演的作品展现一下自己城市的魅力,甚至专门请张艺谋拍“印象系列”。对于武汉这座城市而言,若能在许鞍华新片《黄金时代》中露上一小面,想必也会带动旅游经济。这是政府官员要考虑的事。因此,帮许鞍华找车,“领导亲自过问”并成立专门的破案小组,也就有了可以站住脚的理由。
帮许鞍华追回证件不是错,可是,如果是一位普通市民丢了几乎一样的东西,我们就必须要问,公权力会不会也会像对待许鞍华一样认真对待一视同仁呢?或者直接可以说,广大市民想得到如同许鞍华一样的公共服务:无论丢失的物件是大是小,无论丢失的物件价值几何,无论失主是不是名人,是不是导演,警方都应该予以立案调查,并且倾尽全力去为挽回每位市民的每一份财产。
在公共权力的词典里,不应该存在“厚此薄彼”与“内外有别”两个词语。唯有如此,公共服务才不至于被诟病为简单的献媚和一时的讨好,才能够得到更多的百姓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