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食人鱼,江河版的打狗风暴
(2012-07-12 08:25:54)
标签:
柳江食人鱼宋体围剿渔政部门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围剿食人鱼,江河版的打狗风暴
王传涛
7月7日,广西柳州的张先生称在柳江遭3条食人鱼袭击,其中一条咬伤其手掌并被抓获。柳州市官方随后宣布,欢迎市民沿江垂钓参与围剿食人鱼,市民如抓到食人鱼,每条可获1000元奖励。7月9日晚,广西柳州渔政部门专门聘请来民间捕鱼高手,以五花肉作为鱼饵,开始在鱼伤人河段撒网捕捞。此外,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尽快消灭柳江里的食人鲳,渔政部门还邀请有经验丰富的垂钓爱好者共同参与围剿。(《武汉晚报》7月11日)
围剿食人鱼,政府的初衷显然是善意的。在有市民被食人鱼咬伤的语境下,政府进行围剿食人鱼,显然是在保护市民安全。对于在柳江生存的一些鱼类而言,捕杀食人鱼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之前的生态链条不被破坏。因此,政府主导围剿食人鱼之举,似乎是无可争议的。
可是,柳州市围剿食人鱼之举又很像前几年社会上流行的“灭狗运动”。如果某个地方的某位市民,遭遇到了被狗咬的事件,这个地方的政府就习惯于将全城的狗打死。于是,无论是家养狗,还是野狗,都会面临被屠杀的命运。灭狗过程中,各种残忍的手段也都会运用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景象时常出现。而至于人与动物能否和谐相处,狗作为人类的朋友能否实现文明圈养,则都不予以考虑了。这显然是有悖于文明社会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围剿食人鱼,不过是水中版的“打狗风暴”。
是不是所有能够对人类构成安全威胁的动物,都需要权力主导的屠杀——这是一个问题。食人鱼也好,虎豹豺狼也罢,不过是一些凶猛一些的动物。虽然食人鱼没有被列为野生保护动物,但是,如此大范围的围剿食人鱼,仍然有不妥之处。众所周知,食人鱼产于亚马逊流域,也没有见到巴西政府要对食人鱼赶尽杀绝。
在围剿食人鱼之前,当下渔政部门至少回答以下问题。食人鱼是从何而来?是有人放生,还是自然出现?如果是有人放生,数量是多少?有没有必要动员全城的人来进行捕杀?而如渔类饲养专家所说,食人鱼产生于热带,耐寒能力差,我国极少出现食人鱼,就是出现也很难过冬,那么,现在的捕杀之举则就显得多此一举。从效果来看,这种捕杀方式,能否让食人鱼绝迹?
退一步讲,为什么一定要对食人鱼围剿捕杀,人类也可以在食人鱼经常出现的地方注意安全防范。食人鱼只要存在,就说明这里有了这类鱼的生存环境,有了供食人鱼生存食物链条。一旦破坏掉这个链条,反而可能就会影响生态。在亚马逊河流之中,食人鱼并没有完全称霸于该河之中,原因在于,它是生态的一部分,它的存在能够对其他生物构成威胁,也存在于其他生物的威胁之下。
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即便是冠以“食人”恶名的鱼类。人类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动物无不皆然。我们不能因为“猪流感”蔓延的时候把世界上所有的猪都杀掉,也不能为了防治狂犬病就“见狗就杀”,毕竟,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有些违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