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00万天桥减半”暴露政府投资的灰色空间

(2012-06-07 09:08:48)
标签:

天桥

宋体

广州市建委

自我否定

政府投资体制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1200万天桥减半”暴露政府投资的灰色空间

王传涛

2012年初,广州表示近期拟新建的20座人行天桥,平均投资接近1200万元。广州市建委日前回应“天价”天桥质疑,称拟建天桥平均投资为500余万元,投资缩水过半。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投资的项目,追加费用比较困难,所以上报时价格偏高。(《南方日报》 66

 

平均用1200万建一座天桥,阔绰的政府投资让老百姓看得瞠目结舌;而曝光并遭受质疑之后缩水700万,更是让百姓蒙了一头雾水。一方面,公众应该庆幸,预算缩水过半的天桥计划为公共财政节省了近700万,另一方面,权力的自我修正,也留给公众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试问,假如没有公众的质疑,广州的天桥计划是不是还是那个惊人的1200万呢?如果真是那样,每座天桥平均多出来的近700万元,又会用到什么地方或跑进谁的腰包呢?

 

将错就错,真有可能会变成正确。但愿广州市建委不会后悔于这次权力的自我修正。公众希望,能有更多的政府投资少犯一些错误,但犯了错误之后,还应该面对质疑勇敢地拿出自我否定和自我修正的态度。因此,对于广州市建委的这个举动,我们应该充满敬意。无论如何,权力进行自我否定,永远胜过把灰色空间捂得严严实实。

 

常理讲,政府投资,起码要有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有科学的测算,对于工程而言,要有专业的经济咨询过程;二是,要遵循透明公开的原则,政府花的每一分钱,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三是,政府的投资,也要有与民意沟通的程序,要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如果做不到这三条,政府投资,就会变成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1200万天桥计划的错误之处,就在于没有按照以上三个原则行事。

 

站在权力监督的角度讲,政府投资更要严格遵守《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政府投资项目由政府研究确定,接受人大监督”,并且,要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资金安排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在项目建成之后,也要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因此,面对这个缩水过半后的500余万元天桥计划,公众仍然有权利质疑其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质疑其是否仍然存在灰色空间。

 

在现有的政绩观之下,每个地方政府、每个政府部门,都有投资的冲动。如果不对政府投资进行有效的约束,则政府投资必然能够出现巨大的灰色空间。从1200万掉到500多万的天桥计划,也仅仅是政府投资灰色空间的冰山一角。想到这里,不免心惊胆战。约束政府投资,既要从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入手,也应该加强对权力与公共财政的监督与约束切入,切不可让权力与官员成为政府投资的唯一决策者。

 

政府投资,很像海绵和水。除了权力自己,似乎没有人拥有挤这块海绵的资格,广大纳税人,只能从外观上看这块海绵的大小与湿润程度,然后发出微弱和可怜的质疑之声,断不会有挤海绵水分的权力。当下的政府投资改革,就是要给老百姓以挤海绵中的水的权利,否则,这里面的水就没有被挤干的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