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制落户”让人才政策回归市场本质
(2012-05-08 09:07:45)
标签:
深圳宋体落户《中国青年报》普通高校杂谈 |
“无限制落户”让人才政策回归市场本质
王传涛
近日,广东深圳市出台了《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降低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引进门槛,规定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毕业生、本市院校毕业生以及本市生源毕业生可无限制入户深圳。在此前实施的人才引进政策中,深圳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户设有“名校毕业、重点专业”等诸多限制。(《中国青年报》 5月7日)
当下而言,有许多单位和老板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经常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式的感叹。可是,对于许多品学兼优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却会发现因为自己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所学专业也不是地方政府规定的那几个“重点专业”,以至于经常出现无法落户大城市的情况。将就之下,“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的倒挂现象,成为许多城市白领的心病。
去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快速膨胀,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城市落户的门槛越提越高。将户口与学历和专业挂钩,是许多城市限制外来人口迁入的流行方法。以北京为代表,落户的学历要求已经提到了博士级别;以笔者所在的济南而言,如果毕业生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单位也不能提供集体户口,则需要硕士研究生学历才可以落户。这些政策,在地方政府而言,都美其名曰“人才引进政策”,可是实际上,这样的政策并不能让一些技术型单位、人才型单位招到合适的人才,相反还可能会阻碍人才的引进。
应该说,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户设立“名校毕业、重点专业”等限制,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流动原则。而且,对许多用人单位而言,这样的政策也终究因为解决不了户口问题而留不住人才。身大大城市之中,没有人想成为“漂”族,“逃离大城市”现象之所以发生,实为生活所迫。原因很简单:一者,“外来户”的日子并不好过,许多人因为户口落不下的问题无法享受到城镇居民应有的福利;二者,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可能会因为户籍问题而受到羁绊。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包括深圳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有“看学历下菜”的弊病,是一种“学历歧视”。显然,这是落后的。
当下而言,人才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在市场环境之下,应该像资本一样自由流通。让人才自由的进行无障碍地流通,应该是建设人才资源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府与权力,都不应该对人才流动进行过多的干涉。从这个角度上说,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入户设“名校毕业、重点专业”的限制,也是权力的胡乱干预。
退一步说,放宽落户政策,也不会使得深圳的市区人口出现猛烈上升的趋势。在深圳,高昂的房价以及大城市里的种种“城市病”,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收入高的职业,可以选择落户深圳;收入低者,自然还是会退避三舍。可以看到,“无限制落户”貌似可能会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对深圳户口垂涎三尺,但因为市场规律的存在,城市的扩张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那些担心放松落户政策而导致深圳城区人口迅速上升的人,也可以大可放心。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一家单位,最需要用什么样的人才,只有用人单位和老板们最清楚。学历高不一定代表能力高;专业对口不一定代表人才与岗位的对口。如果因为城市的户籍政策,导致许多单位招不到适合本单位发展需要的人才,势必会对单位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乃至城市文明的构建,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也希望更多的城市如能深圳一样放宽人才落户政策,让市场的归市场,少一些权力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