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口调控”变“人口服务管理”是常识回归

(2012-01-19 12:09:06)
标签:

宋体

服务管理

调控

北京市政府

人口问题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人口调控”变“人口服务管理”是常识回归

王传涛

2012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区分“城市服务管理”和“社会建设”。并注明“服务”和“管理”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沿用多年的“人口调控”四字,在今年的“人口问题篇”消失,出现“人口服务管理”新提法。(《新京报》 118

 

对北京而言,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拥有很多先天的政治权力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这对外地人口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北京是一个真正的“陌生人社会”,较之熟人社会而言,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地位与规则运用上,显得更加公平公正,这为许多怀揣梦想的人提供了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容积和容量,北京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调配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

 

调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北京市过去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都有“人口调控”的内容。可是人口调控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相反,因为涉嫌歧视外地人等原因,还易使人口调控政策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公众熟悉的人口调控政策有:清理地下室空间、限制外地人购房、对大兴进行封村,用种种证件管理外来人口……然而,调控来调控去,人口不仅没有控制住,反而落了许多骂名。费了力却没有讨到好。

 

北京人口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大兴“封村”、“限外地人购房”等政策可以看到,北京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模式只是在用行政命令来进行管理,而政府本应有的服务功能,则比较少见。现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人口调控”变更为“人口服务管理”,可谓是一种进步。

 

先从字面上来理解。“人口调控”四个字能人的感觉是,人口是政府可调可控的一个物件。公权力的思维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只要制度到位,令行禁止,北京市的人口是完全能在控制范围之内的,可多可少。可是,事实上,人口并非一个物件,人口数字中的每位个体,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老婆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体面和幸福。一味的调控,很可能会让部分城市边缘群体变得狼狈不堪,甚至灰溜溜逃出北京。因此可以看到,“调控”二字并不符合现代社会流行的人本理念。

 

再对“人口服务管理”六个字进行一下简单的解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服务”二字放在了“管理”二字的前面。这体现出了北京市政府对于服务和管理两种政府职能前后次序的认识和理解,即政府对于人口的权力功能既有服务也有管理,而服务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的。这是一种常识的回归。

 

人口,不是一块橡皮泥,不是权力想捏成什么样就能变成什么样。但人口需要城市的关心爱护,人口中的每位个体都需要得到公共权力的贴心服务。因此,将人口问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以人为本的回归。将此思路扩展开来,不仅仅是人口问题,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首先需要公权力的服务,其次才应该是公权力的管理。“打造服务型政府”是多年之前的目标,但“服务型政府”的打造不能只体现在口号中,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