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潜伏《潜伏》呼唤规范演员准入制度
(2011-12-15 08:45:52)
标签:
吉思光齐齐哈尔市宋体潜伏娱乐圈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逃犯潜伏《潜伏》呼唤规范演员准入制度
王传涛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证明了玄机的魅力。没承想,真正的玄机并非电视剧剧情所能表现,没有什么能比现实版的潜伏更加让人警醒:在谍战剧《潜伏》中饰演保密局档案股股长“盛乡”的演员吉思光,近日被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警方发现是1998年结伙袭警抢枪的逃犯,已潜逃13年。据了解,吉思光曾参演30多部电视剧,并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过采访。 12月7日,吉思光被抓捕归案。有网友留言,吉思光出演《潜伏》,应算本色演出。(《广州日报》12月14日)
大隐隐于市。越是热闹、越是露脸机会多的领域,越容易成为逃犯的潜伏地。然而,逃犯进入娱乐圈的事并非第一次发生。吉林市某舞厅演艺人员吴刚(后来化名刘浩)13年前替人“出头”刺死他人后,改名换姓四处逃亡,异地谋生担任了沈阳某艺校老师;13年后为了出名,吴刚参加某电视台相亲节目,走上荧屏并最终牵手成功,没想到被知情人一眼认出,最终归案。两则新闻如出一辙,相似率程度令人咋舌。
逃犯玩潜伏,是件很可怕的事。就影响力而言,首先会影响娱乐圈的公信力,其次会带坏了小朋友,甚至能影响社会情绪。尤其是杀人犯、抢枪者,若也能潜伏成功,而且是在犹如大庭广众之下的娱乐圈潜伏成功,更应引起社会的警惕。
有两个问题可以追问:其一,曝光率如此之高的娱乐圈都能潜伏下逃犯,我们身边能有多少潜伏者?其二,逃犯们都明目张胆到上电视了,还能嚣张到什么程度?站在司法角度讲,公安机关对逃犯的遗忘速度快到惊人,这不禁让人想起南京警方制作的“三国杀”通缉令,虽然“三国杀”通缉令带有公权娱乐化的色彩,但是,效果很明显,可以肯定,“三国杀”中的在逃犯是不敢上电视的。
然而,对在逃犯的束手无策只是逃犯明目张胆上电视的原因之一,我国娱乐圈的准入制度门槛之低,也是不得不说的问题之一。吉思光讲,他从来不敢看电视中的自己,每当有自己出演的电视剧播出时,他自己不敢看,立即换频道,他担心不定哪天就会被警方发现。虽然这样的担心最终变成了现实,但是,已经出演30余部电视剧主要配角的吉思光还是显得无比风光。
吉思光的潜伏手段并不高明,这反衬出了我国演员群体的鱼龙混杂。吉思光以山东人“张国锋”隐姓埋名,起初在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靠演群众演员谋生,由于从前有播音、主持的经历,吉思光试了许多几个角色,都感到比较满意,于是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配角演员,出演30余部影视剧,其中且不乏收视率颇高的《神医大道公》、《武则天秘史》、《唐宫美人天下》等电视剧。眼看就要成名,整个娱乐圈却对于吉思光的家庭背景却仍然没有任何考证。一个可怕的现实摆在眼前——靠一张假身份就可以驰骋娱乐圈。
逃犯潜伏于《潜伏》,给了社会尤其是娱乐圈一个警醒——如何提高演员的准入制度,是个严肃而重要的命题。演技可以放在其次,起码应起到防犯那些有污点逃犯的进入;对于娱乐节目而言,同样应竭力避免登台人员身份造假的现象。事实上,只有提高身份的准入门槛,才能加强行业规范,才能让娱乐圈里的混浊之气慢慢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