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不是大陆高等教育的救命稻草
(2011-07-04 11:49:18)
标签:
香港大学宋体科大中国教育救命稻草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香港大学不是大陆高等教育的救命稻草
王传涛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透露,港大已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相比去年人数增加近一倍。港大今年将为30名内地优秀学生提供每年16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另外为60人提供全部学费或一半学费两个级别的半奖。(《北京晨报》 7月3日)
近乎每一年,香港大学在大陆的招生事宜都会备受关注。无论是招了拿奖学金的状元,还是招了不能拿奖学金甚至是自费的一般学生,都会引来社会热议。热议焦点无非是,大陆这厢的大学教育问题多多,只要一开门,人才就会流出去;香港大学让北大清华等名校颜面扫地,大陆大学也该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了;去港大读书的状元们,是冲着高额的奖学金去的,大陆是无法提供如此之多的奖学金的……但是,在笔者看来,香港大学的出现不可能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相反,还可能继续恶化当前的应试教育。
香港大学是来“砸场子”的。虽然这个“场子”早已破旧不堪,虽然这个场子早就该砸。早在自主招生期间,北约、华约的出现就已经证明了国内大学对于抢生源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他们对于培养大师的关注程度。现在,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还因为抢生源的问题撕破了脸,连文人起码的尊严和教养都不要了。但是,必须要感谢香港大学,如果香港大学规定每省都要录取状元,相信全国70多位文理科状元中,选择在大陆读书的将寥寥无几。这是香港大学给大陆大学留的面子。
但是,香港大学不是中国教育的救命稻草。原因有两个层面:其一,香港大学在大陆的招生人数十分有限,而且,而且这些人数都是在抢各地的状元或最优秀的生源,对于解决大陆高等院校与高中应试教育问题,都无解。可以说,香港大学对于高考存在或多或少的“状元崇拜论”,只有在高考中考得非常优秀的生源才有可能去港大读书,对于大部分高考生而言,根本没有机会去港大。可以说,港大的出现,只是满足了部分学生精英对于外域高等教育现状的好奇之感——港大是状元们的天堂,但绝非是中国教育的天堂。
其二,港大的教育模式,不可能搬到北大清华中来。香港大学是亚洲一流大学,这一点无可争议,但是,就现在的教育现状而言,香港大学的模式是不可能推广到大陆高校中来的。我国高等教育若图改变现状,只能寄托于自己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来。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模式叫做“学术独立”、“教授治校”,但改革需要探索,探索需要牺牲。要践行于此种改革的,只有一个学校,它就是南方科大。
我国高等教育的救命稻草在于南方科大的摸黑探索,而不在于香港大学的“砸场子”行为。我很奇怪于这样一个现象:在诸多状元之中,除了北京市理科状元梁思齐表示可能去南方科大,很少有优秀的学生愿意去南方科大。除了学生们不愿作改革的牺牲品之外,只允许进港大、不允许进南科大的现实,也很是让人纠结。对于教育部门而讲,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们进南方科大,远远比让他们进入港大要更有意义。因为,进入港大之后,有进步意义可言的只有那几十位学生,而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南方科大,受益得将是整个中国教育。
只有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教授治校”与“学术独立”模式,才能真正挽救中国教育。南方科大只有拥有了更多的就读学生,才会有改革的动力;政府部门和官员才不会将南方科大置之不理。虽然南方科大现在遇到了内忧外患的危机,但是,这是任何一项改革都无法避免的代价。也正因为有这些代价,我们才更要相信南方科大的未来。对于不支持、不报考南方科大者,固然不能责怪,但还是希望更多的考生能去南方科大,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大陆自己进行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