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元/月的廉租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2011-01-13 10:31:53)
标签:
北京宋体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广州日报》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35元/月的廉租梦想,其实并不遥远
王传涛
广州迄今最大规模的保障房项目全面动工。正在施工的廉租房的户型中,最小的一房一厅单位只有35平方米左右,双特困户在现在1元/平方米/月的租金标准下,一个月就只需要付出35元的租金就可租到廉租房。(1月12日《广州日报》)
望眼欲穿——内牛(泪流)满面——继续望眼欲穿。这样的心理轨迹,许多人都有,愿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总会在起起落落的现实变化中变得口跌宕起伏。对于廉租房之类的保障性住房而言,许多城市的许多市民也都经历了这样的心理变化:之前我们盼望经适房、廉租房能够修建,一段时间之后,大量保障性住房建起来了,许多人感动地流了泪,再之后,悲剧发生了,廉租与经适,不过是特殊群体的特殊权利而已。
现在,我们又听到了一个足让人更多的人流泪的新鲜事物——35元/月的廉租房。之前的悲剧故事,可以先放在一边,这个刚刚开工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对于那些在城市里还无房所住的市民们来说,怎样才能入住呢?35元/月的廉租梦想如何才能照进现实呢?
是租金的问题吗?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惊奇的发现——各个城市的廉租费用都很低很低。许多城市都直接规定了一个租金标准,北京是按公式计算,依公式算北京出现了“77元廉租房”,此外,天津、深圳、上海等城市将廉租房租金定为1元/平方米/月,海南和部分省份甚至将廉租房租金定为了0.5元/平方米/月。根据相关规定,廉租房的面积不能超过50平方米,也就是说,廉租房的月租金基本上不会超过100元。换言之,无论我们在哪一座城市,其实距离廉租房都绝非是金钱上的距离。
距离在那摆着,不是金钱,又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城市中的贫困群体之所以申请不到廉租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房源太少,需求太多,2007年住建部统计了一个数字是1000万户的缺口;《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里面提到,我国大约有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面临住房问题,但就修建情况而言,诸多城市才刚刚开始动工;其二,申请门槛高,程序繁琐,户籍、房屋面积、家庭收入、家庭资产是考察标准,这在申请事宜上自然程序多多,还有许多城市倾向于孤老、残疾、重病等;其三,特权横行,这和开宝马领低保、开奔驰住经适房是一个道理,权力中的自肥与腐败现象,不容小觑。
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显然,如果该建议执行有力,在下一个五年时间里,数量与供需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亟需解决的,还在于程序认证的简化以及规避特权两个方面。而以上两者,只有以透明公开作为前提,才可能得到根本的实现。
35元/月的廉租梦想,其实并不遥远,遥远的,只是程序正义方面回归以及阳光政府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