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监督体系不独立,“抄袭”变“过度引用”不绝
(2009-04-21 08:53:58)
标签:
云南中医学院学术造假学术委员会李庆生云南省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学术监督体系不独立,“抄袭”变“过度引用”不绝
在云南最大的网络社区——云南网“金碧坊”论坛里,一个名为《看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如此抄别人的论文》的帖子倍受网友们的关注。近日,本已渐渐平息的网上“讨伐”声,却因4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将此定性为“过度引用”,使该事件再次被推向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李庆生的文章共有9500字左右,其中有3000多字是于名为学者周济的论文相同的,这不是剽窃又是什么?根据国家有关学术论文方面的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1/10;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1/10。显然,这位云南省中医界的著名专家这次真得要栽跟头了。可是,就是这样一起明显的学术造假事件,在其调查委员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却被定性为“过度引用”!
是什么原因让调查委员会敢“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这样定性的底气从何而来?
网上发贴之后,云南省高校工委、教育厅就此事提出处理意见,其中要求云南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在一周内对此事做出鉴定,并由云南中医学院副院长郑进主持鉴定工作。问题就来了,云南中医学院的院长出了学术造假问题,为何负责学术鉴定的学术调查委员会是来该学院内部?而负责人却是李庆生手下的一个副院长?
自己监督自己无异于用自己的手拉着自己的头发让身体脱离地面,而学术监督归根到底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学术委员会不能有第三方的介入,其调查结果自然也会少了许多公信力。这就如同这样一个荒唐的笑话:在对犯罪嫌疑人司法审判之时,司法机关被搁置一旁边,其家人去越俎代庖式的完成了这个审判任务。其审判的结果自然是,这个人没有犯罪。
从浙江大学院士李连达学术造假到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抄袭他人著作,再到现在的李庆生造假,我国学术界的重大造假事件已经让我们应接不暇了。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学术潜规则之下,很多人走上了“人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的歪路。可是,除了浙大李连达事件之外,其他两起事件都好像不了了之了。刘兴土事件的结果则更显荒谬,他仅仅是提着东西到了他所抄袭的6位教授家里道歉了一番,这个事件就这样过去了。
更为可怕的是,一起起造假事件频发之后,我国学术体系和教育系统之内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健全的学术监督体系,以至于到了最后的学术审判之时,随便找个审查小组对外宣布个没有任何客观性的结果以敷衍了事。但这毕竟还是一个严肃的时代,无论从对于维护学者自身的利益角度,还是从维护科学道德、弘扬学术正气角度来说,这都是不公正的。
很显然,调查权力不独立,学术造假将在“魔日高一尺”而“道日低一丈”的学术环境之内愈演愈烈。当务之急是,教育部门尽快制定一个有公信力的学术鉴定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独立于造假者学术圈子之外的,或由异地监督或用中央统一方案,切不可让这些所谓的学者们“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