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广州打通预算公开路径
■本报记者
胡亮
截至今日,“广州财政”网还在刷新由它创造的此项纪录:点击量增长最快的国内地方政府部门网站。截至10月31日13时,其访问量达到1876575人次。而同一时点,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的访问量是16178068。
本报记者就此专题报道采访的财政及公共政策专家也都表示,他们也在10月26日后,数次登陆“广州财政”网,下载或打开浏览过该网站公布的“2009年广州市本级部门预算”。
这份“2009年广州市本级部门预算”,记录着广州市全部114个市级部门的预算状况,从市委办到食检所,包括了教育局、社保局、环保局、市政园林局等社会日常管理部门,也包括了干部疗养院、人防办、爱卫办等“特别单位”。
预算公开水平仍待提高
“公共预算要说复杂,非常复杂,长期搞财务的人都未必能搞得非常清楚。但要说简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要搞清楚,巨大的财政资金,各个职能部门是怎样花出去的?花在哪些地方?哪个部门、哪些项目花钱最多?政府行政运作成本有多少?”吴君亮说,“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和其他纳税人一样,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搞清楚财政资金的使用实况,进而将其告知普通公众。
具体到广州市的财政预算,涉及超过200亿元财政资金,分散在114个职能部门中。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管理学院财政系李燕教授认为,从广州这个预算案的编制科目来看,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可以向关注此事的公众反映本级预算的基本情况和概貌。
本报记者看到,按部门划分的每个预算文件,都包括“部门基本情况”、“预算收支基本情况”、“项目支出基本情况”、“收支预算总表”,以及详细的“收入预算总表”和“支出预算总表”。
比如,在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预算中,“项目支出基本情况”分为了经常性专项支出(277010.89万元)、一次性专项支出(10581.71万元)。“比较值得肯定的是,它还标注了一些细项,这一点会让公众有更直接的感受”,李燕向本报记者介绍。比如“市高级技校1084.1万元:模具精密加工配套设备,新建课室多媒体及监控设备,更新教学电脑130台”。
另外,在“支出预算总表”中,按单位、类别列出了每个单位的支出去向,比如“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本级”就列明:总支出为43252.79万元,其中行政运行1317.95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9475.5万元,岗位补贴4320万元,特定就业政策支出8725万元,共20余项。
“事实上,如果预算案是用于公示的,应该更多从普通公众的角度,针对性地列出一些可以释疑解惑的项目”,李燕举例说,比如公众十分关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有所限制的“三公”消费(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在预算支出应列举更详细。
预算公开路径已无制度性障碍
这个“广州账本”得以公示,触发点是吴君亮经“广州财政”网向广州市财政局发出的信息公开申请——从申请到公示,只用了八天时间。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广州市乃至广东省预算公开的现实路径已经打通,其他地方存在的财政公开的障碍——领导意识、法律制度、技术手段等局限,已渐次消弭。
本报记者辗转获得了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在该局办公室提交的预算公开申请报告上所做的批示。该批示文字称:“凡属于政务公开的资料,均请提供给来函人。另外我希望今后这类政务公开资料,能够直接从我局网站上查到。要改变那种不愿让外界了解我们工作的传统观念,我们是公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除了规定各级保密的材料外,当尽量让我们的工作透明化。”
“政务公开、了解我们工作,这样的领导干部思想意识,在这次公开实践中获得了应征,让我们感受到了广东‘先行先试’工作的决心和指导思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说,广东倡导的“新思想解放运动”,提出了“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口号,公共预算公开可以看作是“先行先试”的直接成果。
广州市人大财经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根据《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市本级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市本级财政决算、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等事项,已经成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可以说,广州市财政局公开预算案,没有法律障碍。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都在着力打造“阳光财政”。许多政府工作人员的直观感受是“工资统发,哪个单位都一样”,“补贴很少,要发只能偷偷摸摸地发一点”。对此,蔡定剑认为,目前来看,财政预算的事后监督工作做得已经比较深入,比如本级财政拨款单位与财政国库实行电脑联网,资金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现在要着力推进的,就是预算方案向公众公示。只有预算向全社会公开,而不仅仅是在人大代表中公开,才能真正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进而有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制度的执行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