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倡导建立铁矿石“中国价格”
专家和业界人士认为,这需要多方努力,无法很快实现
■本报记者 胡亮
10月15日—17日,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一位参会人士透露,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在会议上提出,整顿进口铁矿石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是当务之急,应在铁矿石市场建立起“中国价格”。
上述与会人士还向本报记者透露,因为这是2010年铁矿石国际谈判开始前的最后一次全国性业界聚会,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较2008年的第八届有显著增加。不过,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山企业却没有派代表参会。
中钢协欲打造“中国模式”和“中国价格”
10月16日,单尚华在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新模式”。
他提出,这种新模式的内容包括:第一,由于矿价波动对钢材成本影响较大,结算周期定为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国的一个财政年度内。而过去是按照国际标准,从每年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
第二,坚持价优量大原则,不同地区、不同铁矿石品位、不同质量、不同矿山企业分别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只有一个,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有长协价(长期协议价格)和现货价的区分。”
“这个主张延续了中钢协早前提出的主张,即建立铁矿石价格的‘中国模式’。”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任琳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来看,建立中国模式非常必要。
根据中钢协相关统计,预计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将超过世界铁矿石海外贸易量的60%,中国铁矿石“最大买家”的身份基本确定。
从最近几个月的市场数据来看,买方市场也正在形成,“主要(证据)就是(铁矿石)现货价格低迷”,任琳娜告诉本报记者。8月24日,在国内的铁矿石市场上,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跌破100美元/吨;9月初,逼近80美元/吨;9月24日,略微反弹,但也只有90美元/吨。
而根据日韩与力拓等三大矿业公司达成的长协价,澳大利亚铁矿离岸价格为61美元/吨,加上目前的海运费10.91美元/吨,澳矿长协价为72美元/吨左右;巴西铁矿石离岸价格为55美元/吨,加上29.10美元/吨的海运费,巴西矿长协价格为84美元/吨左右。现货价和长协价相比较,在价格上,“中国买家可以松一口气了。”
诸多要素影响模式构建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钢铁业及处于下游的铁矿石市场,都处于低迷期,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市场人士对于“中国价格”的态度也非常谨慎。
河北海鑫钢铁公司董事长焦仁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听了单尚华的讲话,虽然感觉“前途一片光明”,但“仍然无法消除眼前之忧”。
焦仁壬说,他理解的“这个价格只有一个”,是指今后铁矿石进口只保留长协价,而取消现货价。可是,就2008年而言,因为铁矿石谈判一波三折,他长期依赖的长协矿从使用总量来看并不多,再加上钢铁行业的波动较大,他还是主要从现货市场买矿石。这些现矿,不但包括印度矿石,还包括河南、山西等地的国内矿石。所以,从今年情况来看,长协价并不是最符合钢企利益的。
“付款方式也是个问题。可能是考虑今年具体的市场行情,力拓对中国钢铁企业有一个变相优惠,就是按照铁矿石基准价的67%付款,而以前是80%。”任琳娜认为,“中国价格”应该考虑更多因素,形成一个更为综合和翔实的体系。
她认为,价格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但价格谈判中还涉及联合投资、联合采购、联合航运(订船)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整合企业力量,发挥同盟效应。所以,中钢协要建立“中国价格”和“中国模式”,还需更多努力。
河北一家中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则告诉本报记者,中钢协今年是第一次牵头主导中国的铁矿石国际谈判,他们认为还是有些突破的,有利于形成统一对外的声音。
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这位钢企负责人认为,“当前的铁矿石谈判,还是稳定最重要”,“(中钢协)一折腾,我们也跟着动荡,生产难免受到影响”。他介绍,在8月份铁矿石谈判最胶着的时候,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不升反降,这是个值得中钢协深思的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