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2008-09-07 23:00:12)
标签:

长期持有的逻辑

大波段投资

分类: 投资探讨、行为金融

   下面是一组上证指数和S&P500自1992年到2007年比较数据:(单位:%)

年份 上证指数收益率 S&P500收益率
1990

32.86

-3.10

1991

129.41

30.50

1992

166.57

7.60

1993

6.84

10.10

1994

-22.30

1.30

1995

-14.29

37.60

1996

65.14

23.00

1997

32.22

33.40

1998

-3.97

28.60

1999

19.18

21.00

2000

51.73

-9.10

2001

-20.62

-11.90

2002

-17.52

-22.10

2003

10.27

28.70

2004

-15.40

10.90

2005

-8.33

4.90

2006

130.43

15.80

2007

96.66

5.50

2008

-58.14

 
均值(1992-2007) 25.01 10.55
标准差(1992-2007) 59.15 16.92

    这组数据能说明什么呢?

    1、A股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牛短熊长”的特征,暴涨暴跌是家常便饭,其波动远远大于成熟市场(同样的15年,美股处于长期牛市、局部熊市,其收益率的波动小得多,且只有4年收益率为负)。08年A股惨烈的下跌世所罕见,这正是06、07年暴涨的后遗症。有人说价值投资者一定要“长期持有”,绝对不要做波段操作,那么在一个牛短熊长、动辄暴涨暴跌且并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又没有多少现金分红的市场,如果股价是过度高估,选择“继续持有”的逻辑基础又是什么呢?对于A股这样的市场,基于估值的“大波段操作”是否一定是“邪恶的女巫”呢?

    2、单从指数上看,A股长期收益率惊人,15年来复合收益率达到25%,前不久兴业基金的投资总监说A股长期持有的收益率惊人,试问:对于一个成分股发生极大变化的指数而言,A股的指数收益率有何现实意义呢?设想一个市场有5个厂商,去年行业营业额是50亿;今年有20个厂商,今年行业营业额是80亿。从总数据上看,行业营业额增长了60%,是不是这种行业真的欣欣向荣了呢?去年厂商平均营业额是10亿,今年只有4亿,那么行业竞争是变宽松了,还是变激烈了?这种靠增量企业加入的增长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同样的道理,靠增量成分股的不断加入的指数计算的收益率真的有意义吗?A股真的有很多企业年均收益率达到25%吗?

    3、在一个波动过于剧烈的市场,该采取什么投资策略为好呢?美国股市有很多具备强大竞争优势且不断成长的公司,其收益率波动很小,有分红的传统,而且有高昂的资本利得税,因此“买入并持有”、“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有非常合理的逻辑基础。那么在A股“长期持有”的逻辑基础又有哪些呢?我不同意基于技术分析的频繁波段操作,但基于基础分析的“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的“大波段操作”又是如何违背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呢?“长期持有”是价值投资的本质特征吗,还是估值本身就是一个战略层面的问题?作为投资者,是选择对估值高度重视呢,还是选择“懒惰”一点不进行估值,简单的“买入并持有”就可以了?

    以上问题值得认真思索。

          豹豹于2008年9月7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