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美国扼住中国喉?
张庭宾
伊朗战争会不会爆发,已经成为2012-2013年度大国博弈的最大悬念之一,而美国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度是其中关键。
2008年,美国小布什政府一度决意对伊朗动武,结果国际油价暴涨至每桶147美元,引发美国通胀,将基准利率推高至5.25%,刺破了次贷泡沫,并引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如今,西方和伊朗的冲突更加激烈,对中东石油依赖是否仍是美国软肋呢?
美国用石油已以美洲为主
4年来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现在对中东石油依赖度已明显降低。这一进程是从2000年开始,在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大大加快。
1977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占全部进口量的35%左右,而北美地区的进口量仅占不足10%。从2000年开始至今,美国将进口重心转移至北美地区,同时大幅削减中东原油进口比重,到2010年,从北美进口已占总进口的34%,整个美洲占比高达近55%,而2011年中东进口比例已下降到了14.9%。
美国的能源独立战略的另一个重要部署便是扩大国内能源供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加大对常规能源的开发力度。比如提升页岩油气的开采能力、扩大天然气的供给力度等。二是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
近年来,页岩油气产量增长非常迅猛,不仅弥补了阿拉斯加和加州传统石油产量持续结构性下滑的影响,还带动了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迅速攀升,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生产国。美国石油净进口总量从2007年中期超过1300万桶/天下降到2011年末的800万桶/天,美国如今已在过去60年以来第一次成为炼油产品的净出口国。国内需求中进口石油比例从2005年的60%下降至2011年的45%。
凭借页岩气产量的剧增,2009年美国已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2010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4.8万亿立方英尺,比2000年的产量翻了12倍。现在美国页岩气产量已达天然气总产量的1/4左右,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49%,将占据天然气生产的“半壁江山”。EIA数据还显示,美国2010年能源自给率为78%,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87%。
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
美国还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奥巴马政府不但将新能源作为一种能源战略的转型方式,更是视为一种对抗经济危机、创造就业的重要措施。
2008年1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新能源策略更是其中重中之重。有400亿美元用于扶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并计划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耗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投资清洁能源,以此来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到2025年保证美国人所用电能的25%来自可再生能源。
根据EIA统计数字,自2005年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开展之后,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有着明显的提升,目前美国的非水力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较政策实施前翻了一倍,可以说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初见成效。201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从2005年占比6.2%上升到8.2%,
美国还大力扶持清洁能源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2009年,美国颁布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将向这一领域投入总规模为1507亿美元的扶持资金,这比2002年至2008年的政府投入多出3倍,并由此还带动了其他公共和私人部门的投资约3270亿至
6220亿美元。仅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内,Sunpower、First Solar、AMAT
等美国公司已经分别在晶体硅、CdTe薄膜、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美国制造的先进电池扩大了市场份额;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清洁能源技术价格持续下降,2010年清洁技术产业部门的就业岗位比2007年上升了12%,即便是经济处于衰退低谷期,仍然增加了7万个就业岗位。
传统能源也因天然气产量大增而优化,因为美国天然气价格已经低于煤炭价格,2012年4月天然气的价格在2.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已低于煤炭的2.3美元,美国天然气和其它新能源发电不断取代煤炭发电。
独立能源战略让美国如虎添翼
能源独立战略,无论是增加内部竞争力还是在对外博弈战略上,都使美国占据了更加有利的地位,产生了四方面有利影响:
——压低国内能源价格,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竞争力,以前,美国的WTI原油价格高于欧洲的布伦特原油,但到了2011年已经出现严重倒挂,全年布伦特价格比WTI价格平均高出15.83美元/桶,美国将长期享受比欧洲更低的石油价格。
——低能源价格又推动制造业回归本土,提振就业市场。据研究机构Platts的数据,西北欧天然气价格为11.35美元/百万英热,日本为15.9美元,而美国仅为2.27美元,美国制造业能源成本非常明显。今年1月份,世界最大甲醇生产商梅赛尼斯CEO表示,由于北美低价天然气,准备将把原定于智利的甲醇工厂搬回美国。根据埃森哲对287家总部在美国的跨国公司的调查,由于面临日益上涨的物流与运输成本,多数美国大型制造企业正在考虑将工厂从低成本的亚洲国家迁移至美国或拉丁美洲。
——改善其贸易赤字。一是缩小美国石油净进口缺口,而且美国未来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美国天然气贸易赤字已经先扬后抑,从2000年的122亿美元升至2005年318亿美元后,2010年回落至125亿美元。而根据中华元智库的预测,随着能源革命的推动,美国能源贸易逆差状况相当可能会在
2013-14 年达到顶峰,逆差占 GDP的比重达到 2.5%左右,此后到 2020 年会回落至2.0%、到 2030 年进一步降至约
1.5%; 据EIA 预计,到 2021 年美国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大大增强美国国际战略部署能力,并在“此消彼长”中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霸权。在处理中东事务时,能源供给缺口和油价这两大因素对于美国的制约因素在逐步弱化。美国制造中东风险的“底气更足”——即美国在推进中东民主化、抑制伊朗崛起、保护以色列安全等战略目标时变得更为强硬。
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能源独立使得美国战略钳制中国的“有效性”更强。过去二十年中,在美国推进能源独立的同时,中国因大力推动汽车产业等原因,在199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石油对外依赖度急剧提高,目前已经接近60%,而中东进口占比总进口量已超过了40%,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仅约30-40天。如果因伊朗战争波斯湾被封锁,中国的正常能源供应只能维持70-90天,而美国可以维持420天。
由此,作为美国未来主要竞争对手的中国,在战略博弈中现已处于很不利的位置,未来形势将更严峻。在此倒逼之下,中国会更加紧密的与俄罗斯结成能源合作和战略联盟。
(本文参考了中华元战略报告《美国能源独立战略》,仲崇敬对此文亦有贡献,中华元智库联系电话010-88556989
邮箱cny@cnyuan.net 张庭宾联系邮箱ztb6006@sina.com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