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2018-12-24 08:19:57)一题多解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什么是一题多解?它是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思考,从各个方面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采用各种不同解法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由于小学生数学能力水平差异,,他们对数的认识模式的 差异以及数感的不同,在解题中的思维推理过程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儿童的解法的 多样化。也就是一题多解。倡导一题多解,是发展儿童解题思维的 一个有效途径;倡导一题多解,就能促进儿童形成独立的、开放性思维。
1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
例 :学校买来一批儿童读物,按4:5分给五年级甲乙两个班,甲班分得20本,这批儿童读物一共有多少本 ?
解法一:设这批儿童读物一共有x本?
思路: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把这批读物平均分成(4+5)份,甲班分得4份,乙班 分得5份,也就是甲班分得的本数与读物总数的比是4:(4+5)。
解法二:
思路:如果把甲班分得的本数看作单位“1”,乙班分得的本数就是甲班的5/4,那么这批儿童读物的总本数就 是甲班分得本数的(1+5/4)。
解法三:设这批儿童读物一共有x本。
思路: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一共分成了(4+5)份,甲班分得其中的4份。把这批读物的本数看作单位"1",甲 班分得这批读物的──正好是20本。
解法四:20÷4×(4+5)
思路: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一共分成了(4+5)份,其中甲班分得4份,是20本。可以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本,再求一共有多少本。
学生还能列出以下算式:
(1)
(2)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各种不同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条件虽然是用比来表示的, 但却可以看成是分数、整数相除等关系,从而认识到整数、分数、比和比例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虽然学生练的是一道题,但这道题的知识覆盖面却很广。学生在解答时需要选择头脑中储存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比较,找 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寻求最佳解法,并要善于选择思路简捷、计算简便的解答方法。这就说明,这样训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教学中,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能给出多少种不同的解法。第一是 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自己 认为最好的解法,而不能一味的“求异”,反而抛弃了自己真实 理解。第二是 要求学生在给出自己的算法后,能有条理地推理、有依据地作出解释和说明,尤其要能说出自己最初的思考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发展儿童思维的作用。
2.实行近距离对比,强化知识结构的可辨别性
在例题上引导学生对上面的各种不同解法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条件虽然是用比来表示的, 但却可以看成是分数、整数相除等关系,如:解法一是用比的等式,解法二是关于分数的等式,解法三主要是比和比例,解法四主要是整数和比例联系。从而认识到整数、分数、比和比例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虽然学生练的是一道题,但这道题的知识覆盖面却很广。学生在解答时需要选择头脑中储存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比较,找 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寻求最佳解法,并要善于选择思路简捷、计算简便的解答方法。这就说明,这样训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由散到聚,由无序到有规则。一题多解起到复习和整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