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民周刊专访】人人都是催眠大师

(2015-05-29 03:32:42)
标签:

oh卡

催眠治疗

教育

心灵图卡

张芝华

分类: 關於芝華

记者|应 琛

电影《催眠大师》在中国热映,击败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成为5月电影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烧脑悬疑”这个词,就是形容该片的专属新词。

去看《催眠大师》的不少观众,也在有意无意中被电影所“催眠”,或者说被传递一种暗示——催眠真的很神奇。

电影中的徐瑞宁对自己很有信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被治疗,因此具有强烈的抗拒意识。同时,他又对催眠技巧了如指掌。所以,之前一切企图催眠他的治疗均以失败告终。

影片中,为了治疗徐瑞宁,方教授便精心布了一个局,采用了非寻常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使徐瑞宁“无意中”与催眠师“顾洁”达成催眠协议。为此,顾洁需要把自己伪装成让对方设防但信任的角色。

 

催眠无处不在

有这样一个故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主动参加过一次催眠表演。催眠师说要拿点燃并吹熄的火柴烫费曼先生的手背,并告诉他“一点也不会疼”。

“骗人!”这位大物理学家心里琢磨着。整个过程,他自认为意志清醒,但是当他从被催眠状态中醒过来,手背上真的被烧伤了一块,还起了水疱,“一直到水疱破掉,始终都没有感到任何痛楚”。这次催眠体验,让费曼先生觉得有趣极了。

“作为影视作品,《催眠大师》为达到艺术效果,夸张成分必不可少。”上海市注册催眠治疗师、个人身心优化教练黄鹏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对电影里的手法还是颇为肯定的。例如,在徐瑞宁见到顾洁之前,周围的人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反复强化“任小妍”是一个全新的病人这一概念。而在见面的前一刻,顾洁故意在徐瑞宁面前调快那个他脑海里一直走时精准的钟。

“这个动作就打破了徐瑞宁的固有认识,使其意志力产生了动摇。就在这个时机,顾洁再发出‘初次见面,我是任小妍’的指令,催眠成功率就会更高。”黄鹏说,只有懂得催眠的人才能看出小动作底下的玄机。

在黄鹏看来,影片可能是要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治愈的概念。“因为顾洁也是那场事故的受害者,某种程度而言,也需要被治疗。这也就解释了方教授不找陌生人而派顾洁的原因。所以,方教授才是片中所指的真正的催眠大师。”

电影上映后,更多人知道了催眠师这个神秘的职业。不过,黄鹏向记者表示,其实催眠已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中:广告、医疗、刑侦、商场、军事、运动、教育……几乎无处不在。

“就像影片里,顾洁即将说出真相的时候,方教授便出现了。片中称之为触发点,但更准确的说法,我们称之为‘心锚’。”黄鹏解释道。

心锚,属于条件反射里面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指:“人内心某一心情与行为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举个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有被水淹的经验,以后再看到水的时候可能就会跑得远远的,这就是一种自然设置的心锚。“使用道具时,如果能启动人的‘心锚’,形成条件反射的‘心锚效应’,暗示效果会更明显和直接。”黄鹏说。

换句话说,人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历着“自我催眠”、“被别人催眠”以及“催眠别人”,只有相对的清醒与催眠状态。

黄鹏表示,在催眠状态时,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常是交互存在运作的,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自我觉知状态。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类似经验,例如开车、做白日梦、阅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全神贯注地欣赏一部电影,皆是在一种自然的催眠状态。这又称为“浅度自发性催眠”。

每天在经受电视、收音机及日常生活中各种讯息的轰炸后,许多心锚在不经意中形成:看到“王老吉”人们会想到败火,看到“红牛”会感觉有能量,想起保健品就想到“脑白金”,看到红与黄就想到“麦当劳”。

“重复和强化,这是催眠中最关键的手段。但催眠效果保持的时间,就因人而异了。”黄鹏说,催眠还被广泛运用到戒烟、戒酒、减肥,甚至无痛分娩当中。此外,催眠术经常被用来治疗失眠、学生的高考综合征、白领的亚健康和孕妇的胎教等等。

 

突破自我的极限

  当然,像影片中那种使用催眠术来治疗有心理创伤的患者,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但要成为职业催眠师很难,需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留美华人培训导师张芝华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催眠师,张芝华在给人做催眠治疗时,一般达到第三级就足够了。

  从心理学上讲,多数人在童年时都曾遭遇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总会有些当时没有能力处理及面对的人和事物,这些不愉快的经验在我们的表意识中可能早已经遗忘了,却潜藏在潜意识里,时时影响着我们。

  这种情况下,催眠师就需要用回溯的方法去解决,让患者回到对他们产生影响的童年,来直面曾经的情绪,进而解决问题。

  电影里,徐瑞宁为了解决任小妍的问题,多次将她引导到小时候,通过对过往的回溯逐渐发现她的问题所在;由于更了解徐瑞宁的问题,任小妍直接将徐瑞宁带入到了车祸现场,让徐瑞宁直面内心的结点。

  因此,无论在自我调节或治疗过程中,找到心理的“症结根源”所在才是关键。在这个被专业称为“年龄回溯”的催眠过程中,催眠师会帮助受治者制造精神记忆上的洄游,寻找在记忆深处,被遗忘或者被刻意掩埋的心理“症结”。

  张芝华老师有一名个案,能力、外形、口才各方面都很好,是某房屋仲介公司副總,销售能力非常强,但就是几次与总经理职位擦肩而过,苦恼之下的他找张芝华咨询。

  第一次咨询之后,张芝华找到了最根本的原因——他不敢说实话。这位9岁的时候,学校办运动会,所有老师都在体育场,他回教室拿了一个东西,刚好那天班上有一个同学钱包被偷了。后来老师调查,问刚才谁回过教室,他回答自己回去过。结果,老师把他当成小偷惩罚,班上同学从此看不起他。

  “就是那个时候,他的心里面种下了一个信念,我不能说实话,说实话我会遭殃。”长大后的他变成了一个“老好人”,“就连交女朋友,明明觉得不合适,也不敢跟人家分手。每次都是这样拖拖拉拉,拖到最后跟人家分手了,人家更恨他。在职场上对上司也不敢说实话,最后上司对他的评语就是优柔寡断,不够果决。”

  找到了“症结”,张芝华利用催眠帮助他“回到”了9岁那年,鼓励他站上讲台,勇敢地说出“我不是小偷”,“你们都冤枉我了”“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如今,除了催眠治疗,很多青少年是来找张芝华进行“潜能开发”的,这也是时下最为流行的催眠应用。

  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极限是三天不喝水,七天不吃东西。在一些灾难中,有些遇难者在被压十多天之后仍然存活。“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他们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这其实就是催眠的力量,激发出了人们内在的潜能。”张芝华表示,催眠不仅可开发人的潜能与强化人格优质,更能启发内在自我康复系统,这都是有效运用你潜意识力量的结果。

  在张芝华看来,母亲是所有人人生中第一个催眠师。“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从小在‘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的声音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最后确实没有自信,做什么都不成功。”

  张芝华建议那些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鼓励的方式,“肯定他们,再讲需要提升的地方。”她还建议,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长高,不妨试着每天在他耳边说“孩子,今天你好像又长高了一点哦”。

 

好催眠师的操守

  学会了催眠的运用,催眠就会像呼吸一样在你的身体里发挥作用,让你享受催眠带来的智慧与“潜能”。但这也给催眠带来了负面的印象——我们的心智会被催眠师掌管。

  张芝华说,这是对于催眠最大的误解。“如果你不想被催眠,全世界没有人能催眠你或控制你。催眠中没有所谓的控制这一码事,催眠师只是扮演引导的角色。协助你激发出隐藏的潜能,例如,无法在大众前讲演的人,能够有信心地在数千人前侃侃而谈,神色自若。”

  张芝华强调,没有任何催眠师能够让任何一位对象做出违反他意愿的事情。

 

  张芝华指出,催眠也是“双刃剑”,“催眠本身其实只是工具,没有好坏之分,但不同的人抱着不同的心态利用它,导致了不同的后果。因此,无论是在使用还是接受催眠治疗时,人们都必须小心慎重,以防造成或受到伤害。”

  张芝华会在她的催眠师培训课上带领所有学员集体宣誓,并在课程中不断反复强调催眠师“正知正见正行”的重要性。同时,她还会提醒学员以后若从事催眠师行业,要注意自我保护:“录音和必要的摄像不能少,催眠师也不能和来访者发生治疗以外任何情感上的纠葛。”

  张芝华坚信,只有“道和术”完美结合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催眠师。对于催眠师的发展前景,张芝华表示乐观。

 【新民周刊专访】人人都是催眠大师

张芝华

● 身心美学创始人

● 著名催眠师和催眠培训导师

● 幸福心理学专家

● 中国OH卡学院院长

● 【五韵四季律动】创始人

● 【曼陀罗舞道】创始人

张芝华老师,爱与美的传播者。身心美学创始人,著名催眠师和催眠培训导师。

【五韵四季律动】及【曼陀罗舞道】创始人,中国【OH卡心灵图卡系列】 的引进者与推广者。

从事身心灵的工作是跟老天交作业,不是老师

打你考绩的老板是老天,不是领导。

当你与道同行, 般绽放, 爱如潮水般涌动, 你是唯一的存在。

有时你是非常孤独的, 有时又有很多人与你同行

承担 也有分享 悲喜交加时、 也有宠辱不惊时。

成为一位身心灵工作者老天给你的考验总是多一些,

这是一份需勇气 智慧慈悲兼备的工作。 - 张芝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