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江宁美术馆(2023.10.27)

标签:
南京江宁美术馆百家湖文化中心江源河湟江宁学生美术作品展文化 |
分类: 行摄于山水间 |
2023年10月27日,我第二次走进南京江宁美术馆参观(上一次是2023年5月30日)。这次主要看到的只有一项展览——《江源河湟——西宁市书法摄影作品南京展(2023年10月18日—11月06日)》。另外,B1层有《慧学慧玩
开心成长——江宁开发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展》,我粗略扫了一眼;5层有《百家凤鸣——江宁美术馆捐赠作品展》,这是长期展览的,上次我已参观欣赏过,这次就没再看。还见到了一块宣传展牌《墨韵华章——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23年08月23日—10月15日)》,可惜已经撤展了,没能欣赏到。
江宁美术馆二层入口处的展览导览大屏幕——
《江源河湟——西宁市书法摄影作品南京展》位于4层6号展厅——
江源河湟——西宁市书法摄影作品南京展
南京市与西宁市是对口帮扶城市,因为南京简称“宁”,所以与西宁的“宁”一起就称为“宁宁协作”。
2016年,根据国家东西部协作部署及两省工作安排,南京市与西宁市建立对口协作关系。
《江源河湟——西宁市书法摄影作品南京展》主办单位是: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承办单位是:南京市江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宁市书法家协会、西宁市摄影家协会。
这个展也是《见微知著——第四届24+城市微展》的一部分。“见微知著”的主题是“一座城市的长江之歌”。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具体活动还有:“长江如歌,翰墨流芳”暨中国历史文化名楼阅江楼第二届书法美术篆刻摄影征集展、万里长江第一矶——燕子矶历史文化展、江豚文化展、长江水生生物科普展,等等。
《江源河湟——西宁市书法摄影作品南京展》之前言:
从江河之源的河湟谷地到长江下游的“江南第一州”,从青藏高原山水生态之城到长三角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从唐蕃古道青唐城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将西宁与南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两地真可谓共饮一江水,情谊远流长。
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的春风里,两地文艺界交流不断、互动频频,各艺术领域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成效显著,谱写了一曲曲充满活力的“宁宁”协作之歌。
为进一步推动南京西宁两地文艺交流交往交融,写好新时代两地互联互通“双宁记”,南京市文联、西宁市文联和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共同举办此次“江源河湟——西宁市书法摄影作品南京展”。展览共邀请西宁地区60余名书法家和摄影家的70余幅书法、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近年来西宁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出了艺术家心中的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体现了西宁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以下为展厅及部分展览作品——
江宁开发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展
江宁美术馆的B1层是下沉式建筑结构,并非传统的地下一层,所以还是比较通透明亮的。这里通常举办幼儿、学生,或大众化、民间艺术类的展览或有关活动,下沉式广场还经常举办音乐、表演类演出活动。比如上一次我来江宁美术馆,负一层展览的是《倾听·相伴——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艺术作品展》,这次展览的是《慧学慧玩
开心成长——江宁开发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展》。
下沉式广场的“江苏音乐之旅——中外友好交流爵士音乐会”舞台,不知是正在搭建还是准备要拆了。——

以下是江宁开发区学校学生美术作品展的展厅及部分作品——
江宁美术馆建筑造型别致,是由台湾建筑界大师姚仁喜先生领衔设计的,设计理念是形如一枚通透的印章。相对于建筑外观,我更喜欢内部结构。走进建筑内部,现代大气的设计格局凸显,通透中见前卫,素雅中显稳重,平面功能划分、垂直维度展现相互渗透交融,尤其大空间中庭与不规则中式窗棂交融结合的设计,光影变幻,小中见大,虚实相间,动静自然,美学意境令人陶醉,或坐或立,或观或思,百家湖的水、天印山的风,在这里留存江宁记忆,重识金陵文脉。
以下是我拍摄的江宁美术馆内外部建筑结构与建筑环境照片——
【相关博文】
村村有菜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