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解《茶具圖贊》之漆雕秘閣--茶托

(2014-08-28 16:41:37)
标签:

漆雕

秘閣

茶托

臺盞

剔犀

分类: 茶具圖贊

漆雕秘閣  承之 易持 古台老人

贊曰: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執熱之患,無坳堂之覆,故宜輔以寶文,而親近君子。

http://s15/mw690/001DP70lgy6LBRDu32C4e&690

宋剔犀如意云纹茶托

http://s6/mw690/001DP70lgy6LBRHcS4R75&690
     

宋素漆茶托

http://s4/mw690/001DP70lgy6LBREN9E7f3&690
  剔红茶托
http://s10/mw690/001DP70lgy6LBRI6vs5f9&690
英国大卫德基金会藏汝窑茶托
http://s8/mw690/001DP70lgy6LBRJKaAn77&690
北宋定窑茶托
http://s14/mw690/001DP70lgy6LC5t74zr9d&690



秘閣職官解:

漢魏時期的宮廷藏書機構晉陸機《吊魏武帝文》:“機始以臺郎出補著作,遊乎祕閣。”胡三省注《通鑒資治》曰:“漢時書府,在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內則有延閣、廣內、石渠之藏。後漢則藏之東觀,晉有中外三閣經書。陸機《謝表》云‘身登三閣’,謂為祕書郎掌中外三閣祕書也,此‘祕閣’之名所由始。”

北宋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在崇文院中堂建閣,稱秘閣,收藏珍貴書籍及書畫,設有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

閣,擱也,擱置茶盞也。

元明以後,文人也將寫字用之臂擱,稱秘閣,與此同理。

漆雕,古姓,孔子學生中有著名的漆雕開,是最早見到的漆雕氏。漆雕據說出自吳太伯,為姬姓,當是太伯子孫中以職業為氏者。後代又有簡做漆姓者。從此姓可推,中國的漆雕工藝起源很早,至少春秋時期已經出現。

宋代茶,有瓷,也有金屬的,但最流行的是以漆制,或素漆,或雕漆,而以雕漆為貴。漆雕有剔紅、剔犀、剔黃等,又以剔犀為貴。審安老人以漆雕為茶之材質,良有以也。

茶托或稱盏托、托子、茶托子。

承之,指承托茶盞。唐李匡乂《資暇錄》:“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寜之女,以茶盃無襯,病其熨指,取楪子承之。”

易持,點茶必熁盞,讓茶盞保持足夠熱度,以托承之,持而不燙,故曰易持。

古台,茶緣如廊,而中部高起如台。宋代和茶托類似的還有臺盞,是專門用來喝酒的酒器。茶托高起的中部是通透空心的,而臺盞的高起的中部是封閉的臺面,同時茶用盞而酒用杯,又多用花口高足杯,此二者之別。近見多家書中將二者混為一談,皆認作茶具,誤矣。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吾斯之未能信。

      注解《茶具圖贊》不認真複習《論語》絕對是不行的,注解的過程就是複習的過程。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則吾斯之未能信出《論語·公冶長》:“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專門從孔子和漆雕開的對話中摘了一句,用心良苦!
   茶盞是燙手的,燙手則易失手傾覆,茶託是用於持危,使之不顛。

以其弭執熱之患,弭者,止也,以托承盞,故不必患茶盞燙手。

執熱,這回改用孟子了,《孟子·離婁上》 :“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 ,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云 :‘誰能執熱 ,逝不以濯 ?’”,這裡的《詩》云是指《詩經·大雅·桑柔》。

點茶盞欲熱,持熱盞則易顛,是為患。有茶則可斯患。

無坳堂之覆

既然無執熱之患,則更無覆盞之憂矣。

《莊子·逍遙遊》曰:“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宜輔以寶文

    以輔佐茶盞。寶文即茶盞,見下篇。

    親近君子

    以托舉盞而就飲者,故曰親君子遠小人,此古聖賢之遺訓。君子者,飲君子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