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丫丫求学记 |
2009年6月22日 晴 24℃-35℃
丫丫一直持续两周的低烧让我和丫妈愁肠百结,她每天半夜和早晨体温一般是36.4℃-36.9℃,而到了中午则变成37.1℃-37.4℃,到了傍晚或者临睡前,体温是37.1℃-37.8℃,中药西药也换了几样,却一直效果不佳。
血检尿检做了几遍,也看不出什么毛病,大夫只是说扁桃腺依然红肿,坚持吃药,上周五还是不放心,就去某医院检查,说实在话,我和丫妈对这家医院相当的不信任,虽然离我家只有几步远的路程,我们倒是经常舍近求远的去别的医院检查。
这次丫丫久病不愈,丫妈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架势,专家门诊的大夫毫不犹豫的让丫丫抽血,做心肌酶和支原体检测,看着依然是熟悉的程序,还是两年前那个胡言乱语的专家,丫妈不由得心里打起鼓来。
化验单拿过来之后,“专家”很快断定,丫丫是病毒性心肌炎,丫妈听着吓人的诊断,顿时慌张起来,总算丫妈记性还好,两年前的一切还历历在目,马上疑惑的问道:“上次我们感冒来你们医院,你就说是病毒性心肌炎,结果不是。怎么这次还是这个结果啊?”听了丫妈的质疑“专家拿起化验单又看了看,对丫妈说:“就算不是病毒性心肌炎,也是心肌受损!”,丫妈又问:“那该咋办啊?”专家云:“马上住院治疗”,同时龙飞凤舞的写下了一大堆陌生的药品名让丫妈去药房拿药,总算丫妈灵台还有一丝清醒,没有完全被专家忽悠,直接回到了家。
回家之后,问明情况,我吓的脑袋嗡嗡直叫,急忙拿了化验单,去电脑上百度,仔细看了半天,我倒是迷糊起来,因为丫丫的化验单上,心肌酶五项指标,只有三项比成人指标略高,但是电脑上的信息却是,小儿的心肌酶指标通常比成人标准高2-3倍,不能简单的认为小儿心肌酶指标高就是病毒性心肌炎,要综合临床表现,比如有没有心悸、面色苍白、虚弱等表现。
虽然我心里七上八下,但是看着丫妈无力的坐在沙发上,眼眶红红的,一副哀伤的样子,我还是安慰了丫妈几句:“丫丫虽然一直体温有点高,但是精神一直很好,食欲也不错,没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其他症状,肯定不是了”可是丫妈哪里会相信我说的话哪?
于是第二天,丫妈带着化验单去了第一人民医院,找到了熟识的朱大夫,朱大夫也说没有其他临床表现,不能只根据心肌酶指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丫妈不放心,又电话了在中医院的同学,找了儿科专家,儿科专家同样认为不是病毒性心肌炎,丫妈这才放下心来。
我听了结果,也放下心来,不由得对做出不负责诊断的那个专家一阵腹诽,普通人都把医生当成救星一样奉若神明,最起码,你诊断的时候,请费心一点,因为人吓人会吓死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