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一年级学生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2008-10-23 01:11:23)
标签:
育儿 |
分类: 丫丫求学记 |
新浪亲子博客首页家有小学生栏目推荐
2008年10月22日 大雨 15℃-18℃
丫丫在学前班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学生,甚至在她学前班毕业以后,学前班的校长就邀请丫丫给下期的学生家长们做宣传演示活动(潜台词估计就是,来吧,都来我们学校吧,你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多么优秀啊,其实学校用孩子来做宣传,我也借此机会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口才,双赢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啊?),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上小学后,孩子对于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感到麻木,导致学习热情下降,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学前班学习的东西貌似和一年级差不多,其实深度浅显了许多,一年级的正规学习则更详细更规范。孩子如果对学习产生疲劳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危害相当的大。于是,我摸索了一些方法,也算尽了做父亲的一份心吧。
1、
给孩子更科学的建议,帮助孩子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和效率。丫丫的老师一直对我们说,丫丫上课很守纪律,注意力也很集中,可丫丫还是出现了某些知识点没注意和掌握不好的情况,请教孩子的奶奶之后(当了几十年教师的退休小学校长)才明白,作为一个6、7岁的孩子,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其实也就15—20分钟,自制力比较强的孩子也不会超过25分钟,可是现在一堂课45分钟,要求孩子整堂课都集中精神,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合理分配时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我跟丫丫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反复叮嘱她,课堂上一定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是讲新课的时候一定要完全集中精力,其次老师讲解考试卷的时候,对自己出现问题的部分也要格外注意,最后实在搞不懂的,下课马上问老师,不要胆怯,为了鼓励她,我告诉她,老师特别喜欢提问题的孩子。
2、
平常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的方法是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不要每题都帮孩子分析解释。实在不会的问题,留在作业完成后统一解释,这样能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减少依赖性和惰性,对孩子提高很重要。孩子有不明白的问题,家长不能很随意的对自己也不熟悉的问题做出解答,应该反复求证,确定正确答案再给孩子讲解,一方面给孩子做出学习很严谨的表率作用,二来还避免给孩子错误答案之后,纠正起来事倍功半的尴尬。而考试孩子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评价孩子是粗心什么的,因为这样会掩盖许多小问题,等累积多了,爆发出来,那解决起来才是真正的大麻烦哪。为了避免问题累计,我把丫丫在作业中、考试中的错题都详细的记在本子上,加上自己的评语。这样能时不时的在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拿出来,反复测试孩子,有问题的话就能有目标,有重点的解决,就不用发愁孩子该考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帮孩子复习的问题了。
3、
现在小学都提醒家长,监督孩子每天早晨读书半小时,其实这个方法可以灵活变通,不必死守一条规矩,只要达到目的就好。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让小姑娘每天早晨6:30起床读书,可是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小姑娘每天早晨起床,都无精打采的,读书像蚊子哼哼一样声音很小,本来她很享受的读书时间,也变成了受罪时间。我和丫妈果断改变方法,即然这样,不如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读书时间也从早晨挪了中午。读书的时间没有硬性规定,感兴趣的书可以多读几段,不感兴趣的,可以少读,但是最起码读完完整的一篇文章,要读出声,要把感情融入到里面,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我也会挑选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书,每天给孩子读一段,给孩子做个示范,这样读书时间又变成了孩子的欢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