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瞧这一家子
瞧这一家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128
  • 关注人气:15,4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论语》引发的孩子的奇思妙想

(2008-10-19 21:09:14)
标签:

育儿

分类: 丫丫求学记

2008年10月19日 阴转晴 16℃-26℃

   今天晚上丫丫背诵完《老子》后,我们有开始背诵《论语》中述而第七的中的一篇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为了能让丫丫更便于记忆,我大概的给孩子解释了文中的意思,当解释到“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的时候我是这样解释的:鲁昭公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昭公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

丫丫听了我的解释,反问我:“那爸爸也算是不知礼了,你和妈妈都姓杨,你还娶了妈妈哪”看着孩子迷惑的小脸儿,我一下子反倒不知道怎么解释了,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慢慢的给孩子解释起来:“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时候,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号,是氏族的标记,它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生出,而鲁国的王族的姓氏是姬,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所以他们是亲戚也违反礼法,所以不能结婚,结婚就是不知礼”丫丫又抢着问:“姓姬?那不是和周文王姬昌一个姓吗?”我说:“是啊,那时候各个国王都是姬昌的子孙啊,是周文王把他们分封到各个诸侯国的啊”

丫丫想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又问:“他们都姓姬就是有血缘关系,那你和妈妈都姓杨为什么就没血缘关系哇?”这个问题可有点难度,我搜索着我那点可怜的只是谨慎回答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同姓的多少都有点血缘关系,可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迁,现在同姓的可不一定有血缘关系,而我和你妈妈就属于没血缘关系的那种同姓的,再说,现在法律也没规定同姓不能结婚啊,所以爸爸不算是不知礼的混球啊”

小姑娘总算明白了点,开始收拾书本,等了一会儿,好像豁然开朗,拍着手兴奋的叫嚷:“幸亏爸妈没血缘关系,要不然爸妈不能结婚,不就没有了可怜的小丫了吗?”我汗,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果然奇特,当个家长不容易啊,看来要好好充电了,不然以后还真要被丫丫的奇思妙想难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