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
14日6时左右,我们还是起床了,准备着今天的天山天池之行。按照合同约定我们先去玉器店购物。可能是近11时左右才结束购物,加上在路上吃饭等活动,到达天山天池时已快14时了。从停车场到景区还有一段路,需要坐观光车,还要加止步行,来到天池已超过14点30。
来到天山天池,放眼望去: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非常壮观。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地、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这就是天池。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我们也顺着人流,踏上栈道,下到天池边,把认为该去的都转了一圈。这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是古代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高山湖泊,当然天池也是古冰川运动的杰作。
每一个景点都离不了人文传说,这天池也不例外,听介绍,说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2页有记载:“西王母者,不过是西方一国君”。直至东汉末年,道教兴起。道徒们将西王母请入道门,尊为天界之首,一起被道教和世人供奉,顶礼膜拜。
据说公元1219年,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邱处机,应元太祖成吉思汗诏命,率弟子西行,一路讲经布道,修寺建观,赋诗抒怀。这位走遍名山大川,具有仙风道骨的长春真人到过阜康,登临天山瑶池和博格达峰后激情难抑,写下千古流传的诗篇《宿轮台东南望阴山》: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并亲率弟子,在天池西岸台地上,修建道观铁瓦寺。铁瓦寺因青砖砌墙,铁瓦铺顶而得名。清代乾隆、光绪年间,天池道教达到鼎盛时期,铁瓦寺成为新疆道教的中心。天池铁瓦寺在历史上三建三毁,筹划在原址处再修,重现铁瓦寺当年风采,弘扬国教道光。
关于天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天池分为三部分,第一个叫大天池,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第二个叫东小天池,是到母娘娘洗脸的地方;第三叫西小天池,是王母娘娘沅脚的地方。可是有一次,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偏偏没请天池之主的水怪。这水怪就不高兴了,便掀起巨浪,不让王母洗澡。王母十分生气,拔下玉簪,向水怪抛去。这玉簪就化为千年榆树,生长在水边,而且不像其他树那样烂根死掉,反而越长越好,人们便称它为定海神针,如今成了天山天池八景之一。王母娘娘还不放心,就让小白龙看守老榆树。可小白龙竟然偷看王母洗澡,被发现了。王母把小白龙化作瀑布,屹立在东小天池上方,所以东小天池上方的瀑布取名飞龙瀑。一个玉女很想去天池洗澡,便趁没人的时候钻了进去,
不想被王母知道了,于是把她化作西山云杉。玉女当然生气,一怒之下浑身发出寒气,于是就有了“西山寒松”。打那以后,王母害怕再有人擅自闯进去搅扰自己,便在天池周边种下了浑身带刺的“血汗草”,使人不能靠近天池。当然这些传说只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
总之,微波粼粼、秀丽无比、美如少女的天池都印在了游客的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