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岁高龄的翁意福老人
约了《天津日报-北辰之声》的记者林子,一起到他的家乡--北辰区宜兴埠采访民间艺人翁意福。 翁老今年82岁,是为数不多的大数子传人之一。
郭长崎,北辰宜兴埠镇文化站站长,热情、开朗,年富力强,大家都喊他“五爷”。郭站长把翁意福老人请到了他的办公室,我们聊家常一样谈起了大数子。
热情、开朗的郭长崎站长
北辰宜兴埠是天津时调的发源地之一,流行并传承于该地域的大数子就是形成天津时调的曲调之一。演员说唱曲目时为手执节子板站唱,曲调中间没有过门,只要一开口就要连贯全篇。表演时辅助乐器通常有大三弦、四胡、笙、大阮等。表演者必须头脑灵活、记忆力强,吐字行腔字眼要清楚,嘴皮子要利落。
大数子的曲目以传统段子为主。内容皆通俗易懂,讲的都是天津的大实话,说的都是天津卫的生活和地理常识,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刘二姐拴娃娃》,讲的是刘二姐到娘娘宫拴娃娃求娘娘保佑,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谐趣横生。又如《小老妈逃水灾》,说的是小老妈从唐山为避水灾逃到天津,在西窑洼和丈夫搭了个窝棚居住。为了生存,夫妻两个想个生财之道:借两块钱作本钱卖麻花。生意做下来陪了一块多,于是又改行拉洋车。再如《草虫出殡》,说的是蚂蚱死了以后所有的草虫为它送殡,即是拟人又是童话,故事内容老少咸宜。
早年间,翁意福老人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时候,街坊邻里的前辈们通常在晚饭后,门口放上一张桌子,就开始了包括大数子在内的民间娱乐。翁老听了以后喜欢上了这种说唱艺术,接下来连续听了些日子,便能学着前辈们自己表演了。天资聪慧的翁老曾经得到韩盛奎等老艺人的传授。从那时起,翁老继承了大数子这门民间艺术形式,一唱就是六十年。如今,虽已是八十高龄,仍然防不下对大数子的眷恋,常常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天津一些有名的茶楼和戏舍的邀请前去表演。今年年初还受邀到北京的茶楼演出。
对于传承,老人也有自己的遗憾,虽然收了几个徒弟,但是真的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不是容易的事。大数子的表演是没有间断地叙述故事内容,在舞台上要靠脑子和嘴皮子的真功夫使听众的情绪达到高潮,没有些天赋谈何容易。

翁老在听郭站长畅谈抢救大数子工作的规划
所幸,北辰文化局对大数子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相当重视。文化干部高丛女士就对我讲过要为这种民间艺术录音、录像。郭长崎站长对大数子的保护和记录工作尤为重视,已经准备好了录像设备和敲定了录制时间。
真的要感谢他们,他们是在做一件善事。北辰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这么多有心人的关爱,北辰民间文艺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为期不远了。
(注:大数子的“数”发三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