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 冲和淡泊
——写在甘泉回故乡书画篆刻展前

今年5月1日,由总参书画艺术研究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炮兵学院、安庆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安庆市书法家协会协办的“澄怀观道——甘泉书画篆刻展览”将在安庆科技馆展出。这是他从军卅多年后第一次以一个游子的身份回到故乡来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展出他精心创作的书画篆刻作品。
2012年5月26日“戎装翰墨——甘泉书画篆刻展” 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生,中国书协“兰亭奖”评委张锡良先生,著名考古学家、安庆书坛泰斗胡寄樵先生等全国各地近百位书画篆刻界名流出席开幕式和研讨会,我和西泠印社副社长、原《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李刚田先生分别为他撰写了展评和前言刊发在《书法导报》,以为鼓与呼。身为大校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教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总参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江苏省文德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洞庭印社副社长甘泉的由六朝古都南京的“戎装翰墨”到千年古城安庆的“澄怀观道”,我想,其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应该是值得期待的,当然,也是值得观摩学习的。
甘泉于书法篆刻,是一位对传统书法艺术始终怀着虔诚之心的学子,潜心翰墨,襟怀高古冲淡寡欲,既与俗异轨且远离势利。甘泉非但心境如此,而且他于书法的风格取向也是以冲和淡泊为旨归的。他写字,既不张牙舞爪,也不装腔作势,更不是墨星四溅的龙飞凤舞,而是窗明几净、沐手染翰。虔诚一如佛教徒,一笔一划莫不是从胸中流出。
早年,他也是以二王为楷模,写得很有意趣。后来从军在湖南,得以饱览数以万计的汉简,于是,他为汉简的天真、朴实、轻灵、自然的书风所折服。他写汉简,不是刻意去模仿其原始形态,而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结体不作忽短忽长的张扬,而是体现其本人内敛的性格特征;而于线条的处理,于平实凝重中不乏机巧自然,看似冲淡,实则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可谓息心静气乃得浑厚。品读甘泉的汉简书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魏晋文人的文风,濯足清流、不染尘俗。于此,足可窥探甘泉对冲和安静、恬淡美好的理想境界憧憬的心境。
甘泉笔下的楷书,也有别样的意蕴和情怀。他的小楷源流不是颜柳欧赵,而是六朝。结体开张、线条朴实、静中寓动,品味再三,耐看耐读。
一向好静的他,不时也写一点行草书,尽管行草书不是他对主攻功课,但他写来却很有感觉,注重通篇的布局美,字的结体也很考究,不怪诞扭捏、不矫揉造作,在线条的处理方面,讲究笔笔精到。
要言之,书法是线条的构成艺术,其粗与细、翻与转、重与轻、方与圆、枯与湿、浓与淡、虚与实、动与静等等,都要在挥毫的瞬间兼顾到,既要自然灵动,更要仪态万方,以期 “以抽象之笔墨表现极具体之人格风度及个性情感,而其美有如音乐”,书法艺术“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构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因为“它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灵,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身(从指腕神经到气质性格)心(从情感到思想)的各个方面……”中国的文辞与汉字书写的组合,就是书写者心志的抒发,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产物。
品读甘泉的书法艺术,任何人都可以从中感悟到他正直做人的品德,也可以从中体悟到他为艺的虔诚心态和执着精神。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研习,首先得懂得传统文化的精髓,继而以传统文化的精髓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谦和的人。
诚然,甘泉的书法风格可能缺乏时下强调的所谓的抢眼的张力。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数千年的传统书法艺术之所以薪火不断,盖系多种风格并存而行成百花齐放的局面。雄强与柔美、恣肆与恬淡历来都是互为媲美互为依存的。概言之,“风格的多样性,是由作家创作个性的千差万别,客观对象的丰富性和读者的不同需要决定的。作家的个性和才能,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为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须知,“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明显特征,它制约和影响著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示。”风格是艺术家人格和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书法的风格、个性也是书者性情的自然流露。诚如言恭达先生所言:“甘泉同志的诗、书、画、印是相互交融的。从审美风格上来讲,其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清蕙、简净、朴厚、平和。其艺如人也。”张锡良先生也认为“甘泉的为人为艺是完全一体的,可用‘真诚’、‘深刻’来评说,只要和他交往过的人,如果要在他面前说半句假话,你都会感到脸红耳热的。而面对他的作品,一种简淡雅致的趣味会迎面而来,立刻平息了浮华和躁动不安。特别是他的简牍一类,对简淡雅致的表达更为明显。他减除那拖长的竖笔、减少隶意的燕尾,使点、划达到纯正清和,像弘一、像八大,一切归于线的内涵,至‘看似寻常最奇崛’之境。”
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他的博览群书,诸如传统书论、诗词歌赋、哲学美学等书籍。不可忽略的是,兵法教学,使他懂得如何用点将用兵之术来构思自己的书法创作的谋篇布局,而艺文类书籍则使得他懂得如何综合各学科的艺理文法去丰富自己的书法艺术的内涵。就像他的绘画,浑朴大气中不乏精微;也更像他的篆刻,精致内敛中又不乏宽博。
甘泉的这批展览作品,是他澄怀观道的人生观照,他把他的本色人生和冲和恬淡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家乡父老乡亲,就是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来获取有识之士的点拨和指教,以期在未来的艺术旅途中更多更好地吸取故乡这方热土上诸位贤达的真知灼见去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
作者;高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