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2014-04-27 21:09:19)
标签:

江飞散文

安庆塔影

首发式

旅游

分类: 安庆塔影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作者江飞2014.4.26.在安庆师范大学《何处还乡》首发式上。

     内容简介:
 
     还乡,对所有漂泊者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停止和结束的词,当然也是一个遥远且温暖的词。多年后,更多的漂泊者,成为了故乡的过客,于是,在一次次还乡中接近,又在一次次停歇后远离。在还乡和远离中,我们依然彷徨,依然漂泊,没有归属,没有停下的勇气,究竟我们该何处还乡?
     本书以写实和写意两种笔法对故乡、亲人以及事物进行了深情描绘,浸润其间的是对身体、生活、命运及灵魂的反思,是对时光、想象、记忆、家园的一种审美观照。同时,也是一代人对故乡记忆的一次修复历程,一种精神怀念,蕴含着所有“异乡人”在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之间对生存境遇的伦理审视,对心灵还乡的热切渴望。

    文章试读:
    一个人的村庄,总会显得孤寂,尤其是在漆黑的夜里。我不难想象如此的景象:田野里传来青蛙的“呱呱”声,凉风透过薄薄的窗纱送进屋来,没有人说话的声音,只有父亲日渐苍老的呼吸和咳嗽,在老屋破败的四壁间来回游走。幸好,有看不完的书和报纸陪伴着父亲,有演绎别人的悲欢离合的电视剧感染着父亲,还有一只刚领养的小花猫也善解人意地周旋于父亲的脚前脚后。如果没有这些,漫长的日夜,我的父亲一个人该如何度过?我想,父亲或许还会感到孤独凄清,但却无可奈何,因为我们都在为我们所谓的理想而忙碌着,母亲更是为了我们,忘记了她的年龄。
  父亲明显地老了,他一个人留守在乡下的家中,让我们越来越放心不下。我和母亲一般一个多月回家一次,看看父亲生活得怎样。母亲在忙着收拾清洗的同时,总不忘数落父亲的脏和“懒惰”,而我总替站在一旁微笑的父亲鸣不平:“一个仿佛单身的男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母亲便低头不再言语。其实我心里清楚:最放心不下父亲的,恐怕还是母亲吧。
   我刚租了房子,便迫不及待地要父亲上来看看。于是,父亲第二天赶最早的一班车抵达了这个城市,那时我还在梦中。父亲带来满满的一瓶香油和家中所有的鸡蛋,我想起我曾在电话中不经意说过“这儿的香油难买”、“这儿的鸡蛋不新鲜”。父亲急着要走,我挽留了,并亲自下厨做了几样小菜,与父亲对饮几杯。父亲说房子很好,住起来肯定很舒服。我说这儿比乡下那老屋要好多了,父亲若有所思地笑了。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江飞散文集《何处还乡》首发式暨研讨会。

 名家推荐:
 
        作为走出乡土的江飞,总是眷顾他的“罗岭”,在现代化的现实语境中,他以真情实感,以诗情画意,传递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心跳、脉动和对故乡的感激,同时也呈现给我们一个贫瘠、落后的故土全部的温暖、苦痛和感伤。
  ——童庆炳(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飞对故乡与亲人的书写,对生活与生命的体悟,都充溢着浓郁的诗意思索与“无处还乡”的现代焦虑。这本书是寻找“诗意栖居地”的自我想象之路,更是献给现代“异乡人”的精神慰藉之方。
  ——张清华(著名文学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于回忆之中漫长而充满隐喻,而故乡也因亲人、流逝和陌生让人疼痛。江飞用一种诗意的象征语言对生命、时间和情感进行叙述,万物或行进,或静默,都如谜一样优美,让人沉思。
  ——梁鸿(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我猜测江飞正在用文字建造一座博物馆,用以发掘和展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经验和思考。
  ——徐则臣(《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
作者简介:
 
          江飞,男,1981年生,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文艺美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庆市作协理事。
          在《北京文学》《散文》《作品》《青年作家》等各类期刊杂志发表作品五十余万字,入选三十余种精选本,著有散文集《纸上还乡》。曾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文学征文一等奖、安徽省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等多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