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59a2cccdg9d95a545251c&690
对于浙派一脉之篆刻我已喜好经年,故所藏浙派篆刻原拓印谱,或成套,或散本,零零总总亦有几十册,以供平日学习之用。近日浙江美术馆集西泠印社及浙江省博物馆之藏品,举办《西泠八家篆刻展》,当然亦是喜出望外,今日闲暇,便携妻子到浙江美术馆,并在陈玮兄的陪同下观展。
能获观先辈篆刻原石,且如此系统,当为我辈之福份。此次所展大都为西泠八家经典印作。然还是发现了几处值得思考的问题。如西泠印社所藏的两方黄易印作。其一是一方朱文“晚香居士”印,此印据丁辅之先生于《西泠八家印选》(乙丑本1925)中记载:“此外丁印如“胡姓翰墨”、“苔花老屋”砚林款识详载其伪,“密庵秘赏”“丁敬身印”与旧拓之长短不合,蒋印如“吉罗庵印”“逢元印信”“号曰苕庵”,黄印如“晚香居士”等,奚印如“粟田”款与铁香邱学敏印同等,皆非真迹,故不撰录。”可见此“晚香居士”一印在民国时期便为丁辅之先生断为伪印。
另一印为白文“琅邪王褆章”,边款刻:“小松刻,福厂补刀,己巳四月。”所刻亦类似于王福厂风格,展出方定为黄易篆刻作品。历史上如“小松”之类的同名者比比皆是,仅以此款断为黄易作品实属不当。从常理上讲若黄易恰巧刻了与王福厂同名之印,因磨损严重,王福厂改为自己风格之印章,王福厂又怎会如此属款。且又无小松之款识,故在下以为此小松绝非彼小松。己巳年以公历推算应为1929年,在此间在下只知两位字号为小松的篆刻家。一者童大年,但童大年生于1874年,比王福厂大五岁,且成名较早,而王福厂此款读来似小辈刻印向其讨教之意味。然童大年篆刻风格变化多样,也不能单以此排除为其所作。再者纪松浦之子纪小松,然纪年己巳年(1929)之时,纪小松年纪善幼,恐非为其所为。余近年来于海上多次见有小松款之民国时期印章,不知是否为同一人所作。以期日后考证。
散石戴丛洁记于钱塘江畔
http://s2/middle/59a2cccdg9d95d63a9991&690
http://s8/middle/59a2cccdg9d95d778a257&690
http://s8/middle/59a2cccdg9d95dab19eb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