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戴丛洁
戴丛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96
  • 关注人气:6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2009-05-09 20:11:58)
标签:

篆刻

钟以敬

王福庵

吴让之

赵之谦

分类: 收藏琐事

    【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已易于鹤庐兄雅玩)

    在篆刻學術界,以王福庵為首的一路印風被稱之為“新浙派”,而鍾以敬無疑是引領此路印風創立和發展的關鍵人物。

    據《西泠印社誌稿》載,鍾“少嗜金石,摩挲不倦。善篆刻,精嚴雋雅,法浙派,當時推為巨擘。工詩,古文辭峭潔如其人。刻竹亦精雅,摹金文尤佳。”

    在葉為銘所著《廣印人傳》中,對鍾以敬如是記載:鍾以敬(一八六六至一九一六)字越生,又字矞申,號讓先,別號窳龕,錢塘(今杭州)人。家業商,聲色揮霍殆盡,貧無立錐。寄居古剎,衣食幾不給。以敬少嗜金石,原我篆書,學吳天發神讖文,蒼勁有致。印宗趙次閑(之琛)、陳秋堂(豫鍾)、趙撝叔(之謙),均能得神似。褚德彜、湯勉齋勸其刻印,以給衣食。刻竹亦精雅,摹金文者更勝。刻印宗浙派者,當推巨擘。卒年五十一。

    鍾以敬篆刻可謂集工整一路印風之大成,對民國以來中國篆刻的發展的影響之深遠,為人所共知。而似乎每每談到鍾以敬總是不能不說到王福庵。鍾氏年長王福庵13歲,王福庵對其藝術十分欽佩,因此兩人交往甚密,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亦師亦友的關系。鍾氏印風對王福庵篆刻風格的形成和確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王福庵常出石索刻,據王福庵所刊《麋硯齋印存》統計約有80余方之多。1911年,鍾氏撰《篆刻約言》,並輯自用印成《印儲》一冊。1914年,又輯成《窳龕留痕》十二冊,又名《泉唐鶴廬居士印賞》。在鍾氏去世後,於一九三五年,張魯庵復輯他遺印《鍾矞申印存》四冊出版。王福庵為其作序,曰:“余與鍾君訂交,年未弱冠。見君性情孤介,當時達官貴人聞其名,欲延攬之不可得,故落落寡合。雖貧甚,能自適其適。謂獨行之士,不為過焉。工詩文辭,峭潔如其人。其刻印以趙次閑、鄧完白為宗,工力淵邃。吾浙八家之後,君其繼起者也。”

    寒齋曾藏有鍾以敬刻青田石閑章一方,印面橫1.4厘米,縱1.8厘米,呈橢圓隨形,刻“濁世之我”四字朱文,邊款為“矞申”二字窮款。橢圓隨形印較方形印難以處理,若處理不當容易落入俗套。鍾氏此印布局上四字中以“濁”字筆畫較多,在全印中所占比率也最多,並加以參插,使全印協調統一。字法以吳讓之、趙之謙為宗,又參以徐三庚,並以線條粗細變化表現篆字筆法之美感,全印中最亮點便是“濁”字右下外框,似參徐三庚篆意,外展後向下內收,尾部收筆做鼠尾,筆意盎然。“濁”字中“蟲”部頓錯有致,宛若拱手作揖之道士,別有生趣。右下“世”字,與左上“之”字,三豎畫均做弧形處理,以增加線條的韌性感,並相互對應,“我”字右首又作兩長線處理,使之氣貫,整體更加協調。除此外,印中多處留白,使全印更顯生趣。在刀法上用碎切刀,以增強線條的質感與蒼勁。邊框略粗,在左上、右下處做殘破處理,靈動有致。此印雖小,卻獨具匠心,不失為一方好印。

                                  散石淺識於己丑立夏後四日

(附本齋藏《王福庵印存》所刊部份鍾以敬印作原拓圖片)

 

【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附本齋藏《王福庵印存》所刊部份鐘以敬印作原拓圖片)【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秋水斋藏印】钟以敬刻青田石闲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為鏡初兄治印
后一篇:嫁女心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