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房地产企业近期表现
(2008-11-05 08:03:58)
标签:
房产预见能力房地产企业标王 |
分类: 房地产 |
记者:你是如何评价一段时间以来的房地产企业面对急剧变化市场的表现。
答:我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来看的。反应能力、执行能力和预见能力。反应能力是指面对市场变化是否做出了最快反应,还是犹豫不决。其次是执行能力。有了判断,也有了措施,是否真正地执行。最后是预见能力,就是指是否能够超前市场,对市场可能的重大变化,给予准确判断和预先准备。并且在实际企业运营中做出调整。
记者:为什么把预见能力放在最后?
答:我认为这是与整个行业目前成熟度和现状有关。因为此次变化前你看不到行业操作层面的有这种预见性事实存在。反而是在行业分析界有这样声音,但比较微弱。
记者:好象表明行业调整所谓“狼来了”的声音不是一直存在。
答:是的。“愤怒的声音”一直大量存在,但“理性声音”并不多。当然这是现状,没有什么对不对的问题。因为房地产问题已经泛社会化。冷静和专业性的分析不会讨好,因为它处于中间状态。房地产舆论现实是没有中间状态存在的空间。已变得是任何房地产事情都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记者:有观点认为关注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答: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至少是企业一个是否健康指标。因为它涉及到企业融资能力(直接和间接),企业销售回款能力、预售能力。现金流反映企业状况比较直接。
记者:有的企业在去年比较保守,在购买土地的时候不那么激进,目前财务状况就比较好,比如xx和xx。
答:企业个案不想去评论。像去年那样气氛,很多企业都会被感染,随波逐流。至于是否是有预见性,还是由于拍卖制度存在,客观上幸运地减少了失误。恐怕后者为多吧!因为相对参加拍卖企业家数与标王相比是差得非常多,当时遗憾变成了现在幸运。你所提到这些企业是否在这个过程一直都没有参与吗?没有那么多企业参与标王怎么能产生那么多?企业的长期优秀不是完全靠幸运的来呵护的。
记者: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应该有什么值得总结的?
答:我无法代替他们来回答。但是做为一直关注这个行业一员来讲,我对房地产行业周期性特征这点有了更为深刻认识。并且认为过去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每个大大小小事件、焦点人物和市场特征与印记,给研究这个市场留下非常丰富资料。以至不需要太多地像以往依靠海外市场数据与资料来解读我们这个市场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