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猫的诗歌(作者刘清晖)

(2009-05-30 09:11:47)
标签:

大熊猫

剑齿象

族徽

熊猫史诗

刘清晖

杂谈

分类: 关于《熊猫史诗》

转发者按: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很高兴。《熊猫史诗》出版一年来,读者和评家多关注的是人对熊猫的伤害和保护,当然重要,但这只是《熊猫史诗》之标,一个物种的兴衰和大自然的变迁(包括他们的天敌、伴生物种及其自身的演化能力)之间的关系,才是本。曾有人说史前多余,其实不然,这一部分是一个物种的演化过程,是有科学依据的文学再现,是我们了解熊猫这个物种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我当初舍弃这部分,我可能用不了两年而不是12年就可以完成,但是我必须,因为我要给读者特别是熊猫的粉丝们一个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全貌,并从中得到启迪和联想。谢谢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清晖!谢谢中国绿色时报的编辑张勤!                  

熊猫的诗歌(作者刘清晖)

我们的过去更神秘

在读方敏《熊猫史诗》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新知识,而其中最惊奇的,是大熊猫——这个和剑齿象同年代的却没有剑齿象凶猛的动物,是怎样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生存到现在的。而大熊猫形态的演变,也极其神秘又带着神话色彩。

大熊猫起源于300万年前,传说它们是被放逐的天神,来到了地球,与剑齿象、长鼻三趾马、大角鹿、仓鼠、猞猁生活在一起。耳朵上白色竹叶形状的花纹,是它们的族徽。那时候,美丽充满生机的地球上,物种丰富,它们是食肉动物。我们的老祖宗——猿人,见证了大熊猫这段辉煌的历史。而猿人与大熊猫的和平共处,使它们躲过了一个个寒冷又食物匮乏的冬天。

    5万年前开始,地球经历了3次大冰期,寒冷的风雪摧毁了树林、万物,摧毁了大熊猫赖以生活的家园……在寒冷的风雪中、在荒芜的大地上、在艰难的环境中,幸存的大熊猫作出了决定:迁徙。离开家园是让人痛心的,迁徙的路上,比这万物凋零的家园也好不了多少,饥饿、寒冷、劳累……大批的大熊猫倒下了,而成功的大熊猫,就担起了繁衍子孙的重任。

    距今1万年前,大熊猫的体型发生了巨大改变,衍生成为现生种,但耳上的族徽,依然闪动着特殊的光芒。大熊猫和人类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掌控火的能力,让大熊猫包括森林中各种猛兽都退避三舍。曾经被人们称做被放逐的天神的大熊猫,也沦为比人类低一级的野兽。

    在又一次经历大冰期的煎熬后,大熊猫耳朵上那骄傲的族徽消失了,食性也由肉食改为吃竹子。经过了若干年的演化,大熊猫便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在《熊猫史诗》中,作者在讲述大熊猫历史的同时,很巧妙地运用插叙的方法讲述了一些保护大熊猫的故事。而最精彩也最动人的,莫过于第一只人工饲养大熊猫幼仔成活的故事。大熊猫由食肉改为食竹后,身体机能下降。一胎只能产下一到两仔,若产下两仔往往会舍弃一只,叫做弃仔行为。 199197日,一对双胞胎大熊猫——白云和绿地降生了,而绿地,不幸成为母亲冬冬舍弃的那只。

    为了这只刚降生的生命,为了大熊猫的保护工程,刘维新,这位普通人开始了前人没走过的路。从选初乳、到亲自喂养,现在看来很容易的问题,当时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从当时饲养人员的日记中,仍可以感觉到喂养大熊猫幼仔的惊心动魄。而那些弥足珍贵的照片,让我由心底产生了对那些工作人员的敬佩。虽然绿地只活了6个月,但对于整个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确是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本365页的书籍,是作者方敏历经12年,采访了100多位和大熊猫有关的人,深入到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才完成的作品。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保护工作中的艰辛与危险;从这本书里,我产生了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兴趣,萌生了对为大熊猫付出辛苦和努力的工作人员的敬佩,也许未来,我会像他们一样,为研究和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而奋斗。

                             (原载2009525《中国绿色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