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建议
(2012-05-10 14:10: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育儿 |
我见过的,我知道的,学钢琴的小孩子,如果母亲不会弹钢琴,他们会格外辛苦,即使考到八级,也是为父母考的。大了之后,钢琴连碰也不碰了,甚至与钢琴有关的记忆都不愿想起。学琴的日子是有负作用的岁月。
送女儿学琴时,若碰到在琴行外等的母亲们,我通常会进谰说,干吗在外面等呢?进去也跟着听听吧。不用额外花时间,花钱。
大人的理解力比小孩强很多,即使以前是个乐盲,跟着孩子一起学,也会很轻松。这样,孩子有个伴一起练,会有动力。本来不想弹的,看到妈妈在弹,他们也要抢着弹。大人、小孩都是这样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妈妈在练琴的过程中,知道一遍遍地弹,有多么枯燥,勉强,那她就不会对孩子求全责备,呵斥着练习。
练琴的乏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绝对没有。
如果自己不懂,却监督孩子弹琴,结果双方都很容易失去耐性,母亲的角色比监工还要吃力、不讨好,因为监工还懂一些劳动的事,不是外行。世界上,所有专业,都是,外行很难领导内行。
世界上也没有人比母亲更希望孩子能够走最少的弯路。当母亲发现弹琴的无趣时,她会挖空心思,想尽办法让弹琴变得有趣起来。
如果母亲和孩子一样的进度,她知道什么样的练习最痛苦,她便可以和老师很好的沟通。比方说,学钢琴通常是按小时计的,家长可要求改成半小时一堂。孩子的专注力,维持一小时太长了。而且,想起上一小时的钢琴课,孩子会心生厌倦。如果是半小时,他们会愉快得多,半小时,很容易打发的。同样两小时,学半小时,练一个半小时,比学一个小时,练一个小时,有效率得多。
母亲也可以用手机把半个小时的课录下来,回到家,再听几遍,有事半功倍之效。千万不要用录相机录影,那太夸张了,学钢琴只是一项日常活动,不必大阵仗。
渐渐地,跟着进度,可加上孩子喜欢的歌。什么歌都行,只要孩子喜欢。如果没有喜欢的歌,就让孩子多听音乐,听到有喜欢的歌为止。连喜欢的歌都没有,还弹什么钢琴呢?帶着厌倦,考到八级,又有什么用呢?
会弹钢琴,是一种享受,而不只是种技能。做母亲的,如果希望孩子学琴的路顺利些,就和孩子一起学吧。一点也不难。世界上,很多事,只是想像得难,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