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静陷“间谍门”:博客和媒体缺失了什么?
文/汪亚民
方静23岁时成为《中国新闻》栏目主播,先后担任央视《国际新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国际观察》、《防务新观察》等栏目主持人。5月就有传闻称方静是间谍,但立刻被认定为虚假新闻,当时没有任何渠道出面证实或者澄清此事。阿忆的这篇博文,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再度引爆络和媒体。还有好事者,冒用张召忠将军的名义在博客里添油加醋的旁证说方静的确正在接受调查。尽管《防务新观察》栏目有关人员出面证实说方静是因为健康原因而休假。但是,网络和有些媒体几乎一边倒先入为主的报道方静为美谍。一时间细节也被挖掘得越来越多,有人居然扑风作影、绘声绘色的说方静是在美国短暂进修时被策反的。一时间似乎方静成了“潜伏”在央视18年的美国间谍。
11日方静在自己的博客中申明:“针对近日某人公开在博客发表文章,对本人恶意诽谤中伤一事,本人深感震惊和愤怒,特此声明:该文所述纯属子虚乌有,本人将用法律手段维护我的合法权利!”。随后在接受凤凰网独家采访时她重申了自己不是美国间谍,并说不认识阿忆,同时不排除将阿忆告上法庭。张召忠将军在凤凰的官方博客中也申明自己没有说过方静接受调查之类的话,还说传出假新闻后他给方静发过短信询问过有关情况。昨天,阿忆在自己的博客里向方静道歉。今天方静在博客中说她将出镜主持《世界周刊》节目,整个事件在网络和媒体中闹得沸沸扬扬,如同戏剧一般热闹非凡,到此一场闹剧应该收场了。
这一事件使得作为公众人物的方静无端的遭受了不白之冤,她心灵受到的伤害显然是无法弥补的。去年,吴敬琏先生也被网上传出是美国间谍之类的假新闻,造假者对吴老的名誉和声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那件事情的硝烟还未散尽,现在又闹出了方静间谍门假新闻。看来网络和媒体和“间谍”可是较上了劲,虚火正旺啊。
针对方静身陷“间谍门”的假消息和假新闻事件,不能不反思网络和媒体以及博客和媒体人在这个事件中是否缺失了什么?我认为主要是缺失了责任意识和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
网络和博客包括现在的传统媒体,都面临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增加读者和观众这样的激烈竞争的任务和压力,采取一系列合乎职业道德和法律要求的方法去竞争,吸引受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负责任,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去吸引受众就值得反思。
网络和博客作为一个新媒体,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下,对于完善社会监督、维持公平、正义起到了巨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但是,不容否认,一些博客和发帖人出于各种各样的浮躁的目的,出于自己出名的需要不负责任、不去核实信息真假、甚至别有用心的人拿名人和公众人物开涮,有的刻意制造假消息和假新闻来为自己赢来眼球和点击,满足自己出名和出气、泄愤的目的。很明显,拿公众人物开涮,即便新闻是假的也会为自己赢得点击率和知名度。有些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受利益驱使不加分析、判断和证实就跟进发布消息。于是就会出现三人成虎的局面,使得假新闻变成了所谓的“事实”,使得受到假新闻伤害的公众人物百口难辩。这种把自己的利益建立于别人痛苦之上的网络和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暴力行为必须引以为耻,并应在行业自律约束和法律法规完善方面予以小心防范。
方静陷“间谍门”的假消息和假新闻可以使博客赢得点击率,报纸杂志赢得发行率,电视赢得收视率和相关收益及利益的的时候带给给新闻风暴中心人物方静的是无端的伤害。那些博客、媒体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成了一个浮躁的分子,忘记了博客人、媒体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如果公众人物和媒体没有了责任意识,没有了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了点击率而点击率,为了发行量而发行量,为了收视率而收视率;那么博客和媒体就会因为提供假新闻和假消息失去公信力而最终被受众抛弃。博客和网络及传统媒体不能由于自己的贪婪和对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和新闻,以免网络和媒体的暴力对无辜的人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方静的间谍门假新闻事件出现后,作为方静的娘家的中央电视台始终没有出面来为自己的员工也是全国公众人物的方静一个公开的权威的说法和声明,似乎这些事件伤害的只是方静本人而与央视无关,这一点让人匪夷所思。外交部发言人可以用外交辞令,可以说不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来回答外国媒体的疑问;央视面对自己员工引发的棘手的假新闻公共事件,只由员工自己出来澄清事实似乎有些不妥。值得赞赏的是,在方静身陷间谍门假新闻漩涡后,央视及时让方静出镜主持《世界周刊》节目,对于假新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回击方式。希望方静从“间谍门”假新闻的阴影中走出,继续在新的主持岗位上发挥出她特有的主持风格和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