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钱江高中指导扬帆文学社(5)
(2023-07-30 06:50:50)
上个星期,我校一连发生几件事,先是学生打老师,再是电视台采访,后是《钱江晚报》采访。这几件事都影响我校的声望和荣誉。我也不知道学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在星期五,我看到一篇关于我校的文章(指《钱江高中如此谋财误人》记者何培新)。我看后非常气愤。这篇文章不实事求是,谎骗观众,损害了我校的名誉。有的同学打电话到晚报,说他们不实事求是,也应该写上好的方面,让观众看后应该谅解学校、支持学校,继续搞下去,一定要把学校办好。这些晚报记者不仅损害学校名誉,也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我也希望老师们尽快把一切事情办好,不让别人插一脚。校长也尽快把教学楼造好,让我们早一点搬进去。早一点完成设施,别让他人瞧不起我们,不让别人有借口说我们。
附文:
“钱高”消亡,令人惊叹!谁人曾与评说?
1996年7月中旬,看到杭州钱江高级中学的招生简章,我毫不犹豫地去应聘,该校回复说:“您的自荐材料和对学校提出的设想我们已仔细阅读,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同意了我的应聘。
9月1日,我重返讲台,任教高一两个班的语文。后来又兼任学校教务长。
由于5﹪的校舍尚未竣工,水电也不通,学校暂借杭州大学外语学院开发区附属学校教室上课。
“钱高”教师上课,受到学生的欢迎;班主任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受到学生的配合和点赞!
但是浙某电台等媒体对“钱高”进行了不正常采访,特别是《钱江晚报》某记者于1996年12月20日在该报上发表的《“钱江高中”如此谋财误人》一文,歪曲事实,向广大教师脸上抹黑,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记者指责钱高“‘一流师资’无上岗证”实为无稽之谈,不经一驳;“‘一流设施’只租借两间教室”则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视95﹪校舍的客观存在。钱报的严重片面失实的报道,引起了“钱高”师生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谴责。
“一篇文章断送了一所学校”杭城某中学校长如此评说。记者的报道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钱高”主要理事急忙收兵,出卖校舍,回笼资金,以致于办学半途而废。
1997年8月初,“钱高”停办。作为一名受聘于“钱高”愿为她贡献余力的退休教师,历经沧桑,真是痛后思痛,痛何如哉!
注:在《钱江高中日记选》(2014年10月,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记者采访(1-13)”有详细记载,有兴趣者不妨百度搜索《钱江高中日记选(14)-(27)》(特别是20、21、51)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