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七中指导《百草园文学社》(3)

(2023-07-27 11:37:21)

我在七中指导《百草园文学社》(3

社员谈追星

 19931223

几天前,《百草园文学社》社员参加了团组织的的音乐讲座。主讲题目是“流行歌曲漫谈”,主讲人是浙江团校讲师张铭。我也去参加了,坐了三个小时。张老师讲得生动形象,颇有吸引力。

会后,要求文学社社员就“追星”现象谈谈看法。下面选择了几位社员的“意见”

李骃:对明星的迷恋,最初应该是从各式各样的盒带和唱片中开始的。一首动人心弦的流行歌曲,打动了千千万万少男少女的心。因为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和年青人的年龄层次靠近或吻合,而且没有深奥的道理需要理解,所以很快便成为少男少女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年青人去追流行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还是学生,理所当然的应该以学习为主,而不是沉溺于“追星”的长河中……

徐骁:“追星族”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欣赏型:只欣赏不崇拜。不以人对歌,而是就歌论人,并不专门认准哪一位明星,听了之后才产生兴趣。这一类比较明智。

2.专一型:往往对一位或两位明星产生强烈的崇拜心理。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绝不容许别人说他们的不是。

3.盲目型:对偶像并无选择,也不对他们的歌唱水平、演技或舞姿,表示重视,只因名而定,名气大的就崇拜。

追星大军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在于凡是得有分寸,如追星都是以上一、二型的,社会也不会对追星采取否定态度。

王莉莉:“追星族”有两大特点:

1.组成多为青少年,他们性格较为浮动,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出现尤其敏感,也比较愿意并且能够接受,容易被一时冲动或受周围人物的影响而做出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事。

2.其追的“星”大多是港台的明星,尤其是流行歌星,因为港台歌曲通俗,旋律轻快,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港台歌星“包装”较好,大多看来,气质、相貌均属上乘,这比较迎合青少年的胃口。

魏琦旻:自从流行音乐进入八十年代,骤然刮起了一阵港台明星的旋风,随之产生了一个新名词——追星族。其意是对某些港台明星的痴醉。于是,渐渐地,一些喜爱同一明星的发烧友便走到一处,组织歌迷会,一起讨论这位明星的种种。中学生的思想,尚处于朦胧的未成熟状态,处于一些自己生活圈子内所不能出现的美好人物,他们当然成为自己崇拜的偶像。

我是一位学友迷。

张学友,是一位港台明星。对于他,我也许了解不多,也不希望去深入了解。之所以迷,只是觉得他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我只是倾慕、崇拜这个完美的形象。他的微笑,他的朴实无华的服饰,以及他对待事业的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吸引我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他那种“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只要立志不变”的决心,所以他的纯朴、憨厚以及工作认真的态度,都在他的歌声中丝丝逸出来。人就该有他的活力、微笑、信心。所以,我倾慕学友。

据报载,有一名女中学生为想嫁给黎明不成而自杀。我认为,这就是中学生思想上的薄弱环节,还不能有更好的自控能力。所以,尽管我也算歌迷,还要奉劝众多的“追星族”一句话——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要过火,毕竟学习才是我们首要任务。

盛芳:就我个人来说,我也是属于“追星族”中的一个,迷的是被誉为“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我从来就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关键在于追星要有个度,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方向。我不反对追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