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中的乘法分配律
(2022-03-17 09:49:49)文言中的乘法分配律
一、(动+动)宾=动宾+动宾。如:“生乎吾为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二、动(补+补)=动补+动补。如“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古知今,以所见知所不见。” (《察今》)
“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就是“贵(于)(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展开后便成为“贵(于)以近知远,贵(于)以今知古,贵(于)以所见知所不见”。“贵”,可贵,形容词用作动词,后省略介词“于”。
三、定(中+中)=定中+定中。如“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某年月日”,就是“某”(年+月+日),展开后即为“某年某月某日”。
四、(定+定)中=定中+定中。如:“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心目耳力”就是“(心+目+耳)力”,展开后为“心力目力耳力”。
五、状(动+动)=状动+状动。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不目见闻”即为“不(目见+耳闻)”,展开后就是“不目见不耳闻”。“目见”、“耳闻”均为动词短语(状+动),其作用似动词。
六、主(谓+谓)=主谓+主谓。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展开后就是“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荆州之民附操者非心服也”。
七、(主+主)谓=主谓+主谓。如“……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勤且艰若此”即为(勤+艰)若此”,展开后为“勤若此且艰若此”。
由以上简要的分析归纳可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如乘法分配律)来理解某些文言词句,不仅可以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掌握句子的结构,从而全面正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而且还可以体味文言文的语言运用上具有简捷明快的特点,对我们借鉴古人语言表达有启发意义;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颇能培养我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再说,也可从中学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我们学好各门功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