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中的乘法分配律

(2022-03-17 09:49:49)

文言中的乘法分配律

    当读到《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时,老师可能会问:“动词‘无’的宾语是什么”或者“‘无’管到哪些为止”一类的问题。对此,有不少的同学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我们倘若运用数学上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原理,就能化难为易,从容对答。在中学文言文中,能运用上乘法分配律的,有如下七种类型:

一、(+)=动宾+动宾。如:“生乎吾为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师之”,即为“(+)之”,展开后便是“从之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师”。“而”把“从之”和“师之”这两个动宾短语连接起来。

二、动(+)=动补+动补。如“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古知今,以所见知所不见。” (《察今》)

“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就是“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展开后便成为“贵()以近知远,贵()以今知古,贵()以所见知所不见”。“贵”,可贵,形容词用作动词,后省略介词“于”。

三、定(+)=定中+定中。如“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某年月日”,就是“某”(++),展开后即为“某年某月某日”。

四、(+)=定中+定中。如:“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心目耳力”就是“(++)力”,展开后为“心力目力耳力”。

五、状(+)=状动+状动。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不目见闻”即为“不(目见+耳闻)”,展开后就是“不目见不耳闻”。“目见”、“耳闻”均为动词短语(+),其作用似动词。

六、主(+)=主谓+主谓。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展开后就是“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荆州之民附操者非心服也”。

七、(+)=主谓+主谓如“……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勤且艰若此”即为(+)若此”,展开后为“勤若此且艰若此”。

由以上简要的分析归纳可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如乘法分配律)来理解某些文言词句,不仅可以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掌握句子的结构,从而全面正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而且还可以体味文言文的语言运用上具有简捷明快的特点,对我们借鉴古人语言表达有启发意义;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颇能培养我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再说,也可从中学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我们学好各门功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