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辨
(2011-11-09 17:42:51)
标签:
杂谈 |
“行”与“走”是近义词,都是指“走路”的“走”,但它们在语义上仍有不同:
一是本义不同。“行”本义为大路,甲骨文像一条十字形大路。许多含有路义的字都以它为形符,如街、衢、冲(衝)等。因为路是供人行走的,所以可引申为行走。而“走”的本义是跑,甲骨文像人两手摆动,下面“止”是脚的象形,表示急行的意思。
二是走路的速度不一样。《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走,趋也。”段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可见古代的“行”即“缓行”,现代称“走”;古代的“走”,即“急行”,现代称“跑”。例如:
①羊子尝行路。 《乐羊子妻》
②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三是引申义不一样。“走”的引申义比较简单。可以引申为逃跑。例如:
④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④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又因为“走”为“急行”,速度比较快,因而具有居高临下、直趋而下的气势,这样,便可引申为“奔向、趋向”。例如:
⑤永之人争走焉。
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而“行”的引申义比较复杂,其义项较多。“行”作动词用,也可译为“去(往)”、“做”、“实行”、“经过”,分别举例如下:
⑦赵王畏秦,欲毋行。
⑧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⑨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⑩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
此外, “行”
还可作副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