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快乐是如何逃跑的
在杭州一个景区用餐,小饭馆里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一行字:点菜二百元以上,啤酒免费。
于是,大家坐下来,千方百计点了二百多元的菜。啤酒喝得很畅快,大家也很高兴。
是小王结的账,出来后,他哭丧着脸,说三个人喝了十瓶啤酒,每瓶十元。大家很奇怪,小王说,免费的啤酒不是我们喝的那个牌子,而是一家小厂生产的那种。
我一听,觉得受骗了,刚才那种快乐感觉,突然灰飞烟灭。
还听到一个故事,说几位白领到海边度假,让其中一个人去买啤酒,一会儿,买啤酒的人回来了,大家吹着海风,喝着啤酒,很开心。
这个时候,有人问那个买啤酒的人,这里的啤酒价格如何?
那人说,非常便宜。
有人追问:“那要多少钱?”
那人客气地说:“十元。”
有人说:“天哪,这样的啤酒要十元,景区外面只要三元就行了。”
大家一听,都把手中的啤酒杯放了下来,顿觉索然无味,大家仍然吹着海风,那些啤酒再也没有人喝了。
我一直在想这两件关于啤酒的故事,是关于快乐的。
智慧小语:快乐是如何来的?快乐又是如何逃跑的?这两个故事似乎已经告诉我们了。只是,当快乐降临时,我们总是拒绝,因为我们无法缄口,也无法糊涂。
太过清醒和精明的人,很少会得到快乐。
温故知新篇
63台阶与佛像
从前有一座很出名的花岗石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去膜拜它。而通往佛像的台阶,也是同样材质的花岗石做成的,每次人们都踩着这些台阶到佛像那里去。终于有一天,台阶们开始不服气了,于是对佛像说:“我们本是一座山的石头,凭什么你就受大家的敬仰,而我们却被踩在脚下?”佛像淡淡地说:“那是因为,你们只挨了四刀,即变成现在的样子,而我是经过了千刀万剐,才得到这个位置的。”
智慧小语:磨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生命是一长串连续不断的积累,付出之后总会有相应的回报。164认识佛教徒CEO乔布斯
当地时间8月24日苹果董事会宣布CEO乔布斯已辞职,让全球苹果迷震惊和叹惋。
“苹果之父”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楼落到谷底,但是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始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
乔布斯是世界IT领域科技、人文和商业三位一体的传奇人物。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和触摸屏Touch,2008年苹果推出最薄的笔记本Macbook
Air,2009年苹果推出iPhone 3GS、Nano5、Touch
3,2010年苹果推出iPad和iPhone4,今年苹果推出iPad2。
当今世界没有一款IT产品,能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给我们如此惊艳、如此艺术、如此酣畅、如此期待的美好享受。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曾是个嬉皮士沉迷与迷幻药,也不知道他是个禅宗佛教徒。
1972年秋季,乔布斯逐渐告别了迷幻药,并不是他有多么超人的意志力,而是因为他的心灵彻底被佛教征服。
1974年8月南亚次大陆最炎热的时节,乔布斯“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来到印度朝圣,那是他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穷人。
印度之行迫使他思考很多问题。
他时常面壁参禅,最大的感悟是:“加利福尼亚嬉皮士的贫穷是一种自我选择,而印度的贫穷则是命运。”
他曾一度考虑出家为僧,从少年时就在入世出世中来往穿梭的乔布斯,早看透了生死荣辱。在他的心目中,只有时间最宝贵。
17岁那年,记不得什么书上的一段话对他产生了致命的诱惑:“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过,总有一天你的假设会成为现实”。
被震慑了的乔布斯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他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这件事真值得我去为它投放激情吗?
正是有这样一种内在的紧迫性,马虎、搪塞、偷懒或不负责任等等,在他眼里都是在浪费生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这是一种生长出伟力的佛家内自觉。内在的精神自觉,使得乔布斯很早就逃脱了人生的一个最大无知。
身为佛教徒的乔布斯,心静、气静、神静,理亦静。那束创造惊喜“小物件”的通明心思,让他平添了几份“转物而不被物转,转事而不被事转,转人而不为人转”的定力。身为佛教徒的乔布斯,心静、气静、神静,理亦静。那束创造惊喜“小物件”的通明心思,让他平添了几份“转物而不被物转,转事而不被事转,转人而不为人转”的定力。
几年前健康学会的人建议他去开发黑莓一类的产品。乔布斯不以为然:“这是另一个细分市场。他明确看到了电脑和电话的融合将是一个潮流,但黑莓不是这个趋势的一部分。
乔布斯非常认真地揭开了他对未来手机的预期:一款可以装在衣服口袋里,并比电脑、手机独立存在时都更好的产品。”
当时谈话还有许多细节不为人知。但是从乔布斯没有刻意准备的自然流露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布斯的本体、本然、本真的思维特质。
本体视角:个人和企业的使命与责任自觉。“空中妙有”的信条,让乔布斯醉心于承载无数“空性”的“妙有”。那些承载的“空性”越多,越具备大众市场的特质的“小物件”,就越能激发他的本能直觉和想象。正是由于这种直觉,当年他能够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率先造出第一台个人电脑,能够带领苹果制造出销量过亿台的iPod,能够创造出势将搅动世界秩序的iPhone。这是一种本体视角的思维,是商业活动的出发点。
本然视角:人人生活在一个系统中,需要伙伴帮助,也要帮助别人。乔布斯并不是着眼自己能否解决技术难题,而是放眼相关行业看是否有相关的技术突破。苹果所有的产品,都是与相关行业的顶尖公司合作,就是这个道理。一件产品受制于许多行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其他行业的一些具体的技术障碍,将影响本行业的产品性能。医疗与绘图行业的本质规定性,现有的技术还很难突破。苹果电脑是三维制作独一无二的产品,还没有其他厂商能够撼动苹果的位置。乔布斯对医疗与制图行业的特殊规定性,了然于胸。
本真视角:抓住行业的本质。创造惊奇,就是要超乎消费者的想象增加新价值在新产品中。如果不能增加新价值,或增加的新价值有限,就没有必要多耗精力。开拓新生活,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灵魂深处的冲动与追求。手机功能的迅速提升,给纯粹的音乐播放器带来巨大威胁。身处排头兵,乔布斯最清楚危机来自哪里。于是,他要制作电脑和电话融合的新产品。
当然,这种本体、本然、本真的思维视角,不只是体现在乔布斯创造出iPhone这一个事件之中,而是渗透在他技术创新和商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2004年乔布斯被确诊患上胰腺癌,医生宣布他只有3至6个月的生命,可半年后却奇迹般生还,他把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视为信奉佛教的结果。
2005年,劫后余生的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他这样回忆自己过去的生活:“我总是把一切弄
得一团糟,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2008年元旦到来这一天,乔布斯(Steve
Jobs)没有和家人一起庆贺,也没有去苹果公司露面。他做了两件事——白天敲定了2008年苹果电脑iMac外壳、键盘全部采用金属铝,晚上写了一封新年致辞的电邮,放进预先设计好的电子邮箱,在新年钟声敲响的刹那群发给苹果公司所有高管。
而他自己很早就上床休息了,“佛教徒没有夜生活!”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智慧小语:现代网络社会信息量极大的丰富,同时也使人们陷入极大的忙乱之中不得解脱,静修和自由几成奢望。人们常常会深陷琐事无法自拔,会很苦闷,会感觉孤独和冷漠,会莫名其妙地恐惧,会埋下头去哭泣,会怨天尤人,会拜倒在强权或权威面前,会陷入无奈、无助、无聊的噩梦状态,甚至会得抑郁症。
为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人们往往只知外求,不知内求,不知“反求诸己”。一个人,不能观察自己,认知自己,就无法自觉,当然更无法知道自己的能量和智慧。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心静、气静、神静,理静,转物而不被物转,转事而不被事转,转人而不为人转”的定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