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的前世今生139
(2011-10-14 09:43:10)
标签:
杂谈 |
171
李连杰 武林中的前世今生
1963年4月26日,李连杰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人的家里,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父亲给他取名为正东,因为胃口很大,邻居都爱叫他“小老虎”,连杰是他后来的艺名。在他两岁时,父亲不幸病逝,整个家庭全靠母亲每月在公交公司上班的31元工资和国家另给的10元救助补贴过活。
因为总吃不饱饭,李连杰发明了一种吃饭方法:“先吃元宵,再吃萝卜,元宵在胃里往上顶,萝卜往下落,一上一下,两个东西在肚子里折腾,一天都不饿。”
李连杰学武完全是个意外。
1971年,李连杰在厂桥小学上一年级,暑假期间,老师带着学生们去什刹海体校,供那里挑选运动员,结果李连杰被挑去学习武术。虽然练武苦,但是好处多:国家管吃管住,还免费发放运动衣,从此李连杰不用穿姐姐的旧花裤子了。每次领衣服的时候,李连杰总是领最大号的,回家给两个哥哥穿,自己接着穿旧的。
1974年,11岁的李连杰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少年组比赛,连夺三个冠军,一举成名。也是在这一年,他参加了一个中国代表团出访美国。小小的李连杰用自己在美国攒下来的零用钱给母亲买了一块瑞士手表,母亲非常高兴。
少林一出 名动神州
到1979年,李连杰已经连续5年拿下全能武术冠军,但是16岁的他开始为前途担忧。看了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后,李连杰萌发了转行拍电影的想法。可是他没被前来体校选演员的电影公司相中,人家给出的解释是:1米70以下是没有可能做明星的。
李连杰后来能拍成《少林寺》纯属意外。香港银都机构要拍《少林寺》,拿的是日本“少林拳法联盟”的投资,导演找来了河南京剧团的演员,但日本人认为他们没有拍出中国武术的真正面貌,要求换人。银都换上了导演张鑫炎。张鑫炎对李连杰印象很深,便为他度身定做了《少林寺》。
《少林寺》一举成名后,李连杰继续在银都机构开拍“少林”系列电影。80年代末,赶上出国热潮,李连杰移民去了美国,在洛杉矶以开设武馆教拳谋生。
电影里黄飞鸿的招牌动作是“无影脚”。照常理,现实生活中常人的速度不可能在半空中接连踢出7脚——顶多3脚。可徐克认为,电影是艺术,看电影的时候,踢到第3脚,观众才兴奋起来,第4脚观众开始鼓掌。《黄飞鸿》大获成功,还在美国、韩国、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李连杰靠“假功夫”再度走红,成为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身价达到1600万港元。独闯虎穴征服异域
就在李连杰的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和经纪公司的重重矛盾让他无心事业,此时,妻子利智向他提出了去好莱坞发展的建议。
这次李连杰不仅演配角,还要跟另外5个人争这个配角。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李连杰怕影响妻子睡觉,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坐在马桶上读了一个通宵的剧本。他不懂英文,就先让人用英文念了一遍,再拿录音机录下来,把对白加上汉字注音,戴着耳机把对自背下来。
《致命武器4》上映后,李连杰受到了很大欢迎。当时的美国媒体说:“李连杰技惊四座,一袭黑衣出场更是带几分神秘感,符合西方人对东方的印象。”华纳公司马上为他量身定做了《致命罗密欧》,由他主演,角色也变成了正派,而且在片中先出现了中文字幕,后出英文原名,体现了华纳对李连杰的诚意与重视。《致命罗密欧》首映就达到票房亚军的成绩,李连杰终于在好莱坞占有了一席之地,和李小龙、成龙并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巨星。
上善若水人本如此
在好莱坞大获成功之后,李连杰又回国拍摄了《英雄》、《霍元甲》及《投名状》三部影片,而《投名状》更是让他获得了生平第一个金像奖影帝。但是这个奖对李连杰来说,来得太迟了,“这个奖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了,我现在将壹基金视为我的生命。”
“比尔□盖茨捐700亿也不能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我想要把公益变成一种文化和习惯。”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5天,壹基金便收到近50万人的善款达4000多万,而李连杰更是亲赴灾区送去救援物资。
慈善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李连杰说:“名、利、权、情,我什么都不要,我做只因为我应该做,人本如此,就这么简单。”20多年前的《少林寺》,李连杰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学武,如今他更想透过自己的知名度去唤醒世人的善心。
李连杰表示,原来以为靠功夫就可以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扬名,但是西方人一看到自己就说打,好像中国人就只会打,中国的文化、宽容、智慧、哲学他们都不知道。为此李连杰一度陷入深思。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曾问李连杰:“你觉得中国最高的功夫是什么?”李连杰说:“微笑。”记者又问:
“那你觉得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李连杰回答:“是爱,爱最博大高深。”
温故知新篇
“你们在找什么?”
“幸运草,”一个剪着短发的女生回答,“有四片叶子的,就是幸运草。”
我仔细一看,这才发现那些绿的草全有细长的茎,茎顶端全长着三片心形叶子,十分可爱。
十万分之一!我暗自感叹,真得幸运的人才能找到呢!
那个星期六的中午,太阳很好,我陪女儿在学校西北角的小树林里玩过家家,看到一棵银杏树下长着“苜蓿草”,就对女儿说:
“我们来找一找,有没有四片叶子的?有四片叶子的,就是幸运草。”
女儿弯腰一看,回答说:“全是四片叶子的啊。”
于是我又对女儿说:“我说错了,你找找看,有没有三片叶子的?如果你能找到三片叶子的,你就很幸运。”
我在一旁却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在到处是三叶草的地方,我们要找到四叶草才算幸运,而在到处是四叶草的地方,我又下意识地把三叶草叫做幸运草?此时我和女儿所拥有的,不正是那些寻找幸运草的人们梦寐以求的?
凡是你常常感恩的,它将反复出现,凡是你认为理所当然的,它将离你而去。感恩这个当下你所拥有的幸运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