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转)

(2008-10-31 11:11:46)
标签:

女佣

晚宴

卫生间

盘子

男孩

杂谈

     我曾经读过的一个关于自卑的女佣和他儿子的故事:
     有一天,主人家举行晚宴,女佣要工作到很晚,她只好将四岁的儿子带到主人家。她很自卑,怕儿子知道自己是一个佣人,于是把儿子藏在卫生间里,并告诉他,他将在这里享用晚宴。
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卫生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想起女佣的儿子。主人看女佣躲闪的目光就猜到了一切。他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顺着歌声找到了卫生间里的男孩。 那时男孩正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
他愣住了,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
“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
“你知道你是在什么地方吗?”
“我当然知道,这是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
“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
“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不过,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主人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了两个盘子。
他来到卫生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我们一起共进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 他让男孩坚信,卫生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卫生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美食。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卫生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卫生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许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他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我读这个故事时落泪了,后来我知道,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获得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之所以谈这些,是因为在我看来,我们今天的社会太缺少对人的尊重,我们的文化中太缺少对人的尊重,特别是对弱者的尊重,我们的教育中也太缺少对学生的尊重。我始终认为,尊重是民主精神的核心,学会尊重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有尊严。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懂得自尊,就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
     但是,面对今天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还不习惯将学生看成朋友,并给予必要的尊重。我们信奉的是等级观念,师道尊严、师徒如父子、一朝为师终身为父,总担心一旦和学生成为朋友,平起平坐,学生就会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无法无天、没大没小、不知天高地厚、登着鼻子上脸,等等。我们常常将青少年刚刚萌生的独立意识视为大逆不道、逆反心理,甚至品德有问题,精神不健康,等等。我主张师生之间应当成为朋友,成为心灵上的朋友。我不赞成教师总是以一幅长者的姿态、家长的姿态、法官的姿态、是非曲直评判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应当成为道义的楷模,但不是道义的化身。在今天的社会里,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能给出标准答案式的结论。人生的哲学需要学生自己亲身去体悟。我常想,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太大的权利,以致我们常常忘记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块有待塑造的泥巴,忘记了他们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忘记了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忘记了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愿望,忘记了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准则,这些首先应当给予理解,给予尊重,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这就是教育。而我们常常把这些忽视掉了,有时则是善意的剥夺——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说,为了将来能够考上一个好学校(因为通常认为考上了好学校将来就能获得幸福)你就必须专心念书(这里的书就是课本),你就不能太浮(学生对其他事物感兴趣在老师看来就显得浮),你就必须“四大皆空”(除了学习学校的功课外不要想别的干别的),我说的这一切都是为你的将来好,听话准没亏吃,等等,所以我们会对青少年中几亿分之一的韩寒横挑鼻子竖挑眼。
      我们也常常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误。孩子一旦有犯错,我们宁可上纲上线,小题大做,猛药强攻,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小错一定是大错的先兆,小小的蚁洞一定会毁掉千里长堤。这种武断的认识使我们今天的教育缺少大气、缺少宽容,因而也缺少人性,缺少教育本应当具有的艺术魅力。一位老师曾对我说,教育往往就不能一针见血,教育往往就要眼睛里揉沙子,我想他说的就是教育需要宽容,需要等待,需要耐心。如何把握宽容的度是一门艺术。孩子犯错误就像人患感冒,不是每次感冒都会引发脑炎肺炎,导致痴呆甚至丧命。要相信人的免疫功能,相信人能产生抗体,相信人能够自愈。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犯了错误我们都不要去管。得病是要看医生的,但看医生并不是说马上就要打针吃药,用医生的术语来讲,先观察一下,就是要“守望”。守望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或教育过程。你越是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就越视你为知己,你的教育就越有效。教育就是要唤醒人的自觉。自觉就是人的免疫力。家长的任务是“唤醒”。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