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2010-08-08 16:46:01)
标签:

考研

内角

等腰三角形

锐角

杂谈

分类: 教师之窗

《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

师:《论语》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说学习时经常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三角形”,去体验复习的快乐。

.学生汇报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复习学过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下面谁将自己的复习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整理知识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点:

①三角形的共同特征

②三角形的分类;

③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把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进行的系统的整理,下面老师就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二、巩固训练,拓展提升认识。

.画三角形。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画出高。

.判断

①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③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④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度。( )

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 )

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

.选择

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①钝角    ②锐角     ③直角  ④不好判断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①锐角    ②钝角     ③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4)有一个角是60度的(    )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①任意    ②直角     ③等腰

5)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    )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解决问题

一根铁丝长90厘米,

①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腰长为3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

形的底边是多少厘米?

②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多

少厘米?

. 智慧角

⑴已知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那么第三条边必须大于(  )cm,必须小于(  )cm;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第三条边可以是(  )cm

⑵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是50度,底角可能是(  )度,这时顶角是(  )度。

板书:

复习三角形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35.png                   ①具有稳定性

②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高

三角形的共同特征   ③内角和 180

                   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分类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3374.png

  

教学反思:

(一)关于“复习起点”的思考。

复习课往往知识点多、密度大、教学时间紧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许多教师要么选择“浅尝辄止而面面俱到的复习”,要么选择“以练代理的复习”。在有限教学时间内,真正能够做到 “突出主体、开放过程、理练结合、注重实效”的课少之又少。为什么时间不够?有教师教学不够精练、简洁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对“复习起点”把握不够准确。如果将复习起点降低,则教学时间不够,如果将教学起点提高,则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因此,我只选了《多边形》一单元中的《三角形》进行复习,并且让学生进行了课前的准备即课前的自主复习,这就为本节课后面的练习腾除了时间。使学生即进行了系统复习,又得到了充分的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

(二)关于“知识回顾”形式的思考。

课上,学生汇报自己的复习情况后,教师有进行了系统的重复复习。其实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汇报后教师进行归纳就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