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细读红楼之第一回(1)

(2013-01-14 17:36:54)
标签:

细读红楼

第一回

文化

分类: 转载

转帖:细读红楼之第一回(1)

 

作者:前世我是雪芹

 

 

 

自占地步。自首荒唐,妙!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

【甲戌侧批:自占地步。自首荒唐,妙!】

自占地步:自己的言语行动,为后面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

【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

女娲氏炼石补天,叫读者不要当真,是瞎编的。这种荒唐的常言,是写作的人贯用的伎俩。就好象你给你女儿讲故事常用的开场白,很久很久以前......

【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

周天之数:古时的一年跟现在的阳历一样,都是三百六十五日。虽说农历按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来算一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到三百五十五天。但那时并不像现在以正月初一为大年开始,而是以立春那天为大年开始和结束,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之间的间隔为十五天多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节气分精确到哪天哪时哪分的了),每个节气加起来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

在古代中国,农历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历法,但是在元末明初,也就是西方天文学开始发达的时候,农历开始借鉴西历的校年法以纠正自身历法的不准确性,在那时候一年基本上可能明确肯定是三百六十五天了。

【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

不堪入选无才补天应对应着看,作者实际上并不觉得自己真的无才补天,而是一种怀才不遇之感。作者有才本可补天也想补天,却因家败之后不得录用,在家族没落之时抒发无可奈何的心情。

透出心眼:透露出作者真正的心事。

【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

【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

这句批是脂砚斋调侃作者,你既然补不了天,那你就干点别的事情呗,可如果干了别的事情了,就不会有这部鬼话了。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

【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

石头要经过锻炼之后才能通性灵,说得太对了!人的一生却不能学石头,人是不可能通过锻炼而通性灵的。

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嗟悼:哀伤悲叹。

俄:忽然。

【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靖眉批:作者自己形容。】

这是作者自己形容自己的样子,不是假的,而是真像。批书人觉得作者就是这样骨格不凡,丰神迥别。

【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

【甲戌侧批:岂敢岂敢。】

不敢当不敢当,石头你过谦了。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

【甲戌侧批:煅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

锻炼过的还有点利用价值可以给人踮踮脚,不学者其实就是什么利用价值都没有的废物。

【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甲戌侧批: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

游戏笔墨: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甲戌侧批: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

rán苏: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的别称,以其多须故。

石钟:《石钟山记》描写了鄱阳湖的石钟山。

赤壁:《后赤壁赋》描写了孙刘败曹的赤壁。

《石钟》《赤壁》两处景境的描写,皆采用夜游的形式,一舟一壁,写的毛骨悚然。加之前者是寺僧小童引出,后者用梦一道士而醒,一僧一道,如梦如幻,真奇诡险怪之文。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

【甲戌侧批:自愧之语。蒙双行夹批:世上人原自据看得见处为凭。】

这个世界上的人原来都是根据外观作为判断依据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

【甲戌侧批:好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成语的出处是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贮藏柑子,经历一年也不腐烂。拿出它来,依然光泽鲜亮,玉石般的质地,黄金似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售价高出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我买了一个,把它剖开,像有股烟尘扑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棉絮一样。我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出售给别人的柑子,是准备用它装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呢?还是要夸耀它的外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干这骗人的勾当,太过分了啊!

    卖柑子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种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还没听见有说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世上干骗人勾当的人不少,难道就我一个吗?您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当今那些佩带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人才,他们真的能够传授孙武、吴起的韬略吗?那些高高地戴着官帽,腰上拖着长长带子的人,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盗贼兴起却不知道抵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诈却不知道禁止,法度败坏却不知道整顿,白白地耗费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知道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厅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足了美酒,吃饱了鱼肉的人,哪一个不是庞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个不是威严显赫、可供效法呢?可是无论到哪里,又何尝不是外表象金玉、内里像破絮呢?现在您对这些不去分析明辨,却来查究我的柑子!

       我沉默着,无言答对。回来再想想他的话,觉得他好像是东方朔一类人物,难道他是对世事表示愤慨,对邪恶表示憎恨的人吗?他是假借柑子来进行讽刺吗?

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

【去安身乐业。

【甲戌侧批: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

说明此石下凡后必是为某位绝世情痴所有,为后来的伏笔。绝世情痴四个字说透宝玉心性。

【甲戌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聊供阅者一笑。】

《史记》中张良的故事,西汉三杰之一的张良,他的军事才能来自于天书天书是张良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在下邳桥上遇到了黄石公,张子房为黄石公三次捡鞋之后,黄石公授兵书于张良,授后 告诉他:你读了这兵书,十年后就能平治天下。你十三年后,若在谷城下看到了黄石,那黄石就是我。于是飘飘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

张良终生不忘恩师黄石公,张良助刘邦夺得天下,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想恩师的教导,感激之情恨不得立刻跟了黄石而去,所以把黄石当做宝物供奉。等到张良死后,与黄石并葬完成了随黄石而去的心情。

脂砚斋的意思是:当初张良恨不能立刻跟了恩师而去,如今我也恨不能随此石头去安身乐业。

惟见:只见。

几世几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

世: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

劫:劫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可以算作长时间,也可以算作短时间,长可长到无尽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

佛教分劫为大劫、中劫、小劫,如果以数学方式来计算,一小劫等于1679.8万年;合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3.3596亿年;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一大劫共有13.4384亿年,为一世界由成至毁的年数。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

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大士:对高僧的敬称。

渺渺:一种若有若无的境界。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无材可去补苍天,】

我也被女娲炼过,可是我被废弃了,丢在这里,没有用我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到了红尘也没有做成一番成就,白白的生来尘世一回。

枉:徒然,空,白。

若许年:这么多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这些记述的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身前身后事:身前就是入世前的那块顽石,身后就是入世后的通灵宝玉。

【倩谁记去作奇传?】

谁能够把它抄录去著书立传让它成为奇异的故事相传世间?

qìng:请人做某事。

zhuan: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或可适趣解闷

【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

【甲戌侧批:字谦得好。】

或:也许。体现曹雪芹的一种自谦。

【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

【甲戌侧批:若用此套者,胸中必无好文字,手中断无新笔墨。】

就是说如果写出具体的某某年代,什么国家,什么地方这一套,是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因为这样文章思路就被套死了。

【却反失落无考。】

【甲戌侧批:据余说,却大有考证。】

脂砚斋和曹雪芹两个人互相在调侃,脂砚斋的意思就是,实际上你写这些东西,托言石头所写,其实不就是你曹雪芹写的嘛,你所写的这些,无论是从时间上来说,还是从空间上来说,都是真人真事改编的。

【蒙侧批:妙在无考。】

妙就妙在无从考证,似有似无。

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情:无私关心和牵挂。

痴:天真痴心。

小才:一点小才能。

微善:一点小长处。

【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班昭(班姑):

东汉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今陕西咸阳人,班家父女三人都是大学才。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哥哥班固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与《史记》齐名。

班昭的父亲班彪,最早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班固,九岁能作文,后博览众书,很有才学。

班固与远征匈奴的将军窦宪有着世交之谊,后来成为了窦宪幕僚,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汉书》时,却因为窦宪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自杀。就因为这窦宪一案的牵连,最终死在狱中。

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在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

(备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单位来记载历史。断代,这里的意思是只记载的一个朝代的历史。)

蔡琰yǎn(蔡女):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字文姬,今河南开封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yōng是当时的大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rú目染,为他成为才女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抢夺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并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sì,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悲愤诗》等文学作品。《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在一次和曹操的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怀念蔡家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借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备注:自传体是,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