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49)

(2025-05-28 08:05:03)
分类: 综合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49)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1249 

       《人·漫话生命》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49)


           张福生著《人·漫话生命》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难忘的记忆》《人·漫话生命》张福生(1249)

         《人·漫话生命》作者张福生(摄影:程翔)

 

 

2.5  敬畏生命

 

(陕西)张福生

 

 

在世间事物中,生命最为宝贵。每个生命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奇迹,而且是唯一的。为什么濒临死亡或重病的人才能体会到对生命的渴求和留恋,而健康的人却体会不到呢?因为人只有一条命,他只能活一次。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的,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形成的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死后,没有可能活过来。人生命的短暂性这是我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至上理由。

在地球生命的长河里,我们人类生命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得以存在的幸运儿。生命难得,人身难得,人的生命是千载难逢的缘分,我们接(享)受生命,这是我们莫大的幸福、福祉。佛教认为,人是因缘相聚而生。比喻一:“高山垂线穿针”。人是那须弥山上那条线,恰巧穿进入人道这个针孔,真不容易;比喻二:“盲龟浮木伸头”。瞎眼的乌龟在大海里,大海里有个木板,木板当中有个洞,木板在大海里漂,瞎眼的龟头一伸出来,刚好伸在木板洞里,这个机缘太难了。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是啊,当医院产房里传来新生儿第一声哭声,人类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员,这是多么令人可喜可贺的事情。

《圣经》里说上帝造人,上帝的角色归根结底也许是人类自己从某种目的或终极目标出发塑造出来的。上帝并不刻意创造每一个个体,而是让人们自然生成的方式诞生生命,由于各人的诞生过程与状况都不一样,都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奠定了每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独特的、唯一的个体,一个具体人格的人。中国的哲学就是生命哲学,所谓生生之德。热爱生命就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就是道德之本。

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特最先提出敬畏生命的理论。他认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的发展。史怀特说:“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人们常说,“见死不救三分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确,拯救生命是一种高尚行为,它需要爱心、勇气和牺牲精神。然而,不久前西安药家鑫案件至今仍令我们震惊、痛心不已。为什么一个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对一个鲜活的生命是那样的漠然?撞了人还要补8刀致死,对生命怎会如此凶残、狠毒,人类的兽性怎会如此难以收敛!这太令我们心灵伤痛了。人类这种人性道德的溃疡何时才能愈合!

人生天地间,敬畏生命感是阻止我们滑向浅薄、野蛮、无所顾忌的坚实护栏,唤醒宽广深沉的灵魂。温家宝总理也曾坦言,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而常人的敬畏,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无敬畏,不知其可!人们熟知的彼得大帝,这位沙皇曾经纵横亚欧大陆,不可一世。临死前,他发自肺腑地忏悔自己的一生:“在我的生命行将终结的时候,我才切身体会到生命被剥夺的绝望和痛苦。我的生命只是上帝代为接管而已,我就如此不舍,那些成千上万被我们的铁骑强夺的生命又是怎样的不甘!”彼得大帝的醒悟,来自他对原始生命的由衷敬畏。

万物皆有灵。尽管有人称植物也有意识,但是未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得到证实。我们心不在焉地摘下一根草来,是不是个错误?有时我们也会这样想:如果对任何生命都要爱惜、保护,我们人类只好饿死、病死。所以我们不能采取这态度。这种诘难,只是冲着那种不问情由地禁杀任何生灵的绝对主义的道德观。所有的生命都具有一定的价值,除非在保存生命的必要时,我们决不应该杀生。

宇宙是由不断演化的关系构成的系统,空间和时间都不存在于这个系统之外。达尔文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不是必然的,宇宙中没有必须让我们存在的体制,我们是更为复杂的不可预测的过程的结果。当我们了解生命的无穷奥秘时,我们就会知道,生命是最神奇、最富魅力的一种现象。DNA精妙绝伦的结构,使我们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不得不对造物主恭然起敬。生命的复制过程,无数条程序进行得如此有条不紊,安排得如此严密,是谁创造出如此奇妙、伟大的生命。时至今日,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还相当浮浅。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产生,带给人们的不是清晰的科学蓝图,而是更多的谜团。似乎科学走得越远,等在它面前的未知便会越多。现代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同样使生命的起源和本质这样古老的问题增加了许多不可知的神秘。生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之作。是什么力量指挥这一切呢?我们常想,生命的信息究竟来自哪里?谁来启动DNA的使用?是谁指挥自己某个细胞准时凋亡呢?……也许是一种自然规律,也许是超过人们理解能力的一种存在,未认识的存在(高于自然存在和人意识存在),正像人无法理解多维世界一样。我们不应当把对生命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基因、生物化学或机械的生命观层次上,生命的变易更新也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化学的过程。应该说,生命具有某种科学目前还不能穷尽的更高的品质,一种无条件的神圣的品质。我们完全可以不把这种神圣放在上帝身上,生命体本身便具有自足的理由使我们产生一种神圣感和敬畏。没有这种神圣感和敬畏感,生命科学的发展便会失去一种保持和终极归宿,成为视生命为对象化的躯体科学或者生物学而非生命科学。


 

作者简介

张福生,男,汉族,19432月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祖籍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张家坡。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陕西省柞水县红岩寺地段医院从事医疗工作。1988年调回三原县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先后担任医务科科长、业务副院长职务,2003年退休。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业余兴趣广泛,涉猎哲学、文化、宗教、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20124月,张福生著《人·漫话生命》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