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方炎将军与乒乓外交(1060)

方凯声
老将军告诉我,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比赛进入前八名后,我们的选手郄恩庭与朝鲜选手相遇。因为郄恩庭也是我们唯一一名进入前八名的选手,围绕着“让”还是“不让”,代表团研究后拿了个“不让球”的倾向性意见。接到代表团团长赵正洪的请示电话,我立即直接向周恩来总理进行了报告,总理问得很细。
当时,代表团分析郄恩庭进入前四名后,对阵瑞典的本格森有一定的把握,因为几天前在团体赛上,郄恩庭战胜过本格森。下一轮与日本的伊滕繁雄争冠军的胜面也大。如果让给朝鲜,朴信一可以说没有一点胜算的可能,这个进入前四名的机会也就浪费了。周恩来总理当即同意了“不让球”的意见。可惜的是,郄恩庭进入前四名后,输给了本格森,止步决赛。
“外交无小事啊,”曹诚老将军感叹了一句,接着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完全是按照正常的组织程序处理的。也就是说,对朝鲜的朴信一不让球,是经过周总理批准的,我是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根本不存在我曹诚擅做主张的问题!”
“这件事怎么会惊动了毛主席呢?”我追问了一句。
“这是江青一伙搞的鬼!”老将军愤然说道:“我到国家体委工作了四年多,逐步感觉到,江青一伙为了夺取国务院的领导权,处处找周总理的麻烦。周总理在非常险恶的环境下,苦撑危局,坚持工作。江青一伙拿这件事大做文章,告到毛主席那里,实际上是冲着周总理开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曹诚只能顶下了全部罪名,承担了全部责任!”
老将军一转话锋,说:“美国队在上海打比赛,你的父亲方炎如果不是顶了马天水那一下,强逼上海队让了一盘球,江青一伙仍然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做文章,目标还是周恩来总理,你的父亲也就有可能要承担责任了,这就是文化大革命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曹诚吞下这个冤屈也就是必然的了。”
几年后,我偶遇曹诚将军的儿子三胖。三胖说,江青一伙借着“让球”问题发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通过在国家体委彻底打倒贺龙、李达和荣高棠,进而整垮周总理 。而以曹诚为首的军管组,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最终引火烧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持中纪委工作的黄克诚大将,作出了这样的政治结论:曹诚同志在国家体委军管组工作期间,没有制造一起冤假错案。
父亲生前评价曹诚老将军“胸襟坦荡,大智若愚”,我深感亦然。两位戎马毕生的老人,在乒乓外交的“让球”与“不让球”的风波中,肝胆相照,风骨凛然,令后人敬意油生,也为历史留下了一段值得深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