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苦心孤诣圆大梦(1043)

分类: 评论 |



2023年10月10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入会人员名单中,原陕西省三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陕西作家张征榜上有名。
从1980年创作至今,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征,在国家省市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出版有《中学生作文90法》《烛光集》《三原县教育志》《三原书院》《三原书院人物》《张征诗词联赋选》《清心随笔》《清峪河畔》等十余部著作,共计380余万字。
一、倾心教育留清名
1968年,张征从陕西省仪祉农校毕业,分配到三原北城中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曾任校团委书记、政工组组长。1970年调到三原南郊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历任校革委会副主任兼校团委书记、校办公室主任兼副教导主任。当时,三原南郊中学是陕西省首批重点高中,名师众多,而年轻的张征总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因而能脱颖而出、木秀于林。他的语文教学被定为“观摩教学课”,在全县进行推广。同时,他善于反思和总结,所写文章常以立意新颖、文笔优美见诸报端。
教然后知不足,张征先生深知进修的重要性。1984年至1987年,他完成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专科的学业,以优异成绩毕业。1988年5月参加成人高校大学本科考试,被陕西教育学院录取,经过三年苦读,1991年获得本科文凭。扎实的进修学习,让张征先生才学广博、视野开阔、见识不凡,也让他的教育管理如虎添翼。他长期担任初中、高中校长,直至调任陕西省三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总能严于律己、知人善任、勤于学习、精于反思、勇于创新,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先进校长。在渠岸二中任校长兼书记,坚持科学管理、民主治校,取得了中考八年连优的好成绩;又在全县率先召开教代会,开风气之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渠岸二中成为全县首批文明单位和咸阳市先进学校。在三原县安乐高中八年,任校长兼书记,勇于开拓、深化教改;实行“分类推进”的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创造了咸阳市农村高中高考最高升学率的佳绩。在陕西省三原教师进校任校长九年,以继续教育为抓手,推进师范学校教改,增强办学活力。主动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咸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编写任务,成效显著,曾多次受邀在省市教育工作会上交流工作经验;他也被评为咸阳市师范院校优秀干部。
二、费心创刊领航向
张征先生深知正确思想对师生的积极引领作用,他坚持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从当教师而至历任初中、高中、直至陕西省三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在妥善处理好繁忙的校务日常工作后,他能勤奋学习,潜心钻研,用科学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客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先进文化和科学理念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在三原南郊中学任职时,他勇于开拓,创办了《青年生活》校刊,对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活跃全校师生文化生活起到了良好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称赞。
在渠岸二中任职时,他敢于探索,结合农村初中实际,广泛进行调研,亲自编写了《中国农村初级中学工作初探》的学校管理手册,受到县、市教育局的重视和表彰。他组织本校各科教研组长,在全县乃至全市率先开展教学专题研讨,编写了《初中数理化教学双基细则》和《初中政语外教学双基细则》,得到县、市教研室的支持和推广。
在三原县安乐高中任职时,他创办了《晨曦文学社》,乐于垂范,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师生文学创作活动,活跃了师生文化生活。
在陕西省三原教师进修学校任职时,他甘于寂寞,创办了《三原进校学报》校刊,刊登和交流本校师生和咸阳市历届学员的教育论文和文学作品,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和好评。
三、潜心教研提质量
历任各类学校校长时,张征高度重视教研工作。他一直强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科学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
早在1980年,他就在全县首先提出并落实了教研工作,学校除成立各学科教研组外,还专门成立一个教育教学科研组。由主管业务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为成员。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推广交流各学科教学研究成果,对全校教学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他非常重视和不断加强和落实各学科教研组工作,挑选思想业务素质双过硬的精兵强将担任教研组长,并将学校领导分配到各科教研组,协组教研组长工作。坚持每周开展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強调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各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教学研讨。又用研讨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真正做到了“边教边研,边研边教。不断总结,努力提高。”
张征笃信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那句话:“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他本人在妥善处理好繁忙的校务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教研组活动,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能勤奋学习,潜心钻研,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教研文章,并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学生作文90法》法,因受到全国各地中学生欢迎而再版发行。他以教研文章为主体的《烛光集》一书,在《陕西日报》发表的书评中,评价为“几乎是一本当代学校教育大全……”
无论初中、高中,还是进校,张征一直坚持深耕教研谋发展,因而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他曾多次参加县市教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受到同行好评和教育部门表彰。
四、醉心奉献撰史志
2007年张征先生退休后,仍然为文化教育事业赤诚奉献。被三原北城幼儿园聘请为名誉院长,被陕西正谊明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聘请为顾问。他还担任三原作协顾问和三原诗词学会顾问。
张征先生受教育局之邀,精心编著了《人文三原》《美丽三原》等书,尤其是他不辞劳苦,广泛搜集资料,撰著了首部《三原县教育志》并由三秦出版社出版,获得广泛好评;为三原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张征先生坚持写作,笔耕不辍。他出色地完成的两部我国古代书院文化专著《三原书院》《三原书院人物》,均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著名方志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张世民先生在陕西日报刊发的书评“书院文脉广,人物匠艺深”一文中如此赞誉《三原书院人物》:“这本专著的出版发行,填补了陕西书院人物专题研究的历史空白”“相信这部宝贵的历史文献,必将生发出旺盛的社会影响力和思想感召性”。
五、痴心不辍成作家
早在1994年8月,张征先生就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集20多年研究的心血,写成《中学生作文九十法》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广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师的喜爱而再版发行。此后,他的散文著作《烛光集》也顺利出版。出版了这些专著后,已经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张征先生并未满足,他心底一直埋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美梦:晋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一名人们心目中公认的真正的作家!谈何容易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入会条件非常高,这对许多人来讲是无法逾越的很高的一道门槛。它不但要有一定质量标准的、由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三部文学专著,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一般人对此只能望洋兴叹,可望而不可及。但是这对张征先生来讲那却是势在必行的攀登,是志在必得的硕果;非排除万难不可!张征先生素以“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为座右铭激励自我。年逾古稀的他深知时不我待;几乎谢绝了一切耗时的应酬、减少了一切冗余的社交,封闭了一切复杂的联系;腾出大量时间、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写作中;在跋涉中体验孤寂,在攀登中感悟磨难,在沉浸中回味苦乐!
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奋斗的果实是甜美的。十年磨三剑!每部书都长达40余万字的《张征诗词联赋选》《清心随笔》《清峪河畔》相继出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秦都市报》曾分别对这三部文学著作发表了书评,其中评论到:《张征诗词联赋选》一书,作者以生活为土壤,以教育为雨露,以真善美为阳光,用诗词联赋的形式,艺术化地再现了自己数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展现了作者笃以治学从教、诚以立言育人的一生,全书充滿了正能量,读后摧人奋进。
《清心随笔》一书,作者以多元化视角审视生活现象,洞察本质后多有真知灼见。这本散文集将深刻的思想寓于质朴的文字之中,一文一角度一感怀,融温情、热情、深情于一炉,集文学、史学、哲学于一体。情真意切,让人共鸣。
《清峪河畔》一书,作者以文学的笔触活化了历史人物,从文化的视角讴歌了现实人物,写法新颖,引人瞩目。该书能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增加文史知识,汲取经验智慧,获得人生启迪。
张征先生写了七律《抒怀》一首,最能妥切地表达他入会后的感慨和心境:
艰辛岁月荡清风,坎坷生涯气若虹。
少壮躬耕桃李苑,古稀沉醉史诗情。
登高凌顶千山翠,漫步书林百鸟鸣。
莫道夕阳佳景短,人间最美晚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