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狼烟万里赶大营(1013)

分类: 历史 |


一、海防乎?塞防乎?朝堂之上的博弈
同治十三年(1864年),在日渐势微的清廷朝堂之上,凡握有军机奏呈权柄的朝廷臣子几乎都没闲着,纷纷上书军机处,围绕着 “海防”还是“塞防”这个关乎大清江山能否继续安然若固的命运走向展开了激烈的博弈。这场掀动清廷朝野的“海防”与“塞防”之争,起因于近几年大清帝国东南海上疆域和西北内陆边塞不断爆起的滚滚狼烟。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入了大一统王朝的版图。乾隆皇帝遂取了“故土新归”之意,将这块广袤的土地定名为“新疆”。
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在沙俄帝国和大英帝国的支持下入侵新疆,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与此同时,沙俄帝国完成了对西伯利亚中国远东地区的军事扩张后,立即单方面通过所谓《中俄勘分西北边界约记》,于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帝国采取蚕食的方略,打着维持“安定边疆秩序”的旗号,对新疆伊犁实施武装占领,宣布“伊犁永远归属俄国管辖”。至此,一个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偌大版图面积的新疆,清朝政府仅能勉强维系着巴里坤、古城等少数据点的控制权了。
1840年之后的两次鸦片战争,盛世不再的大清国已经被迫签署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连续赔款割地,虽然颜面扫地,但还没有走到太伤筋动骨的地步。赔款不过二千一百万两白银,割地不过一个香港九龙的弹丸之地,千余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已。但是,沙俄帝国的亚历山大二世比起英法列强的胃口可是大的太多了。亚历山大二世自1855年继位后,旋即开始了对亚洲远东地区用兵的准备与实施。
1858年,俄国沙皇派出了由十七万哥萨克骑兵组成的远征军团开始了对中国远东地区的军事征服。手里只拿着大刀长矛的那点家伙事儿,用来站岗放哨的五千多八旗戍边守军,根本做不出任何有效的抵抗,就让哥萨克骑兵几近兵不血刃地轻松拿下了属于大清国治下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皇天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