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史迹之  峰峰响堂山石窟

(2014-11-22 20:37:27)
标签:

河北

峰峰矿区

北响堂石窟

南响堂石窟

老爷山摩崖造像

分类: 游记1-京津冀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南响堂石窟之飞天,北齐,河北省峰峰矿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天去的南响堂,只有七个窟,却耗费了无数时间,无非是反复拍照相似的场景。从玉皇阁上坡沿铁轨西行,不远山坳有处摩崖造像。这里环境幽静,造像面积不大,比较显眼的是尊立像,并有“大空王佛”的题名。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南响堂山脚下的摩崖造像

 

    南响堂重要的窟都安装了栏杆隔离,后来听说一号窟窟门内侧上方有经变浮雕,没看到颇为遗憾。主尊头像尚保留大部分,信徒为佛像披上黄衣,不方便拍照。窟前壁两边刻有立柱和斗拱,只有右侧保存较好。前壁和窟外两侧壁都有小龛,损毁较严重。拍照时忘了记录这些小龛属于几号窟,现已无法区分了。二号窟似乎只有主尊的头光飞天和窟门外两侧的碑刻可看。

    其他窟在上层,没有关注编号,大概是五号和七号窟保存较好。前者地面饰有莲花浮雕,窟顶莲花飞天,三壁主尊头像已失,佛台刻神王、香炉。后者是南响堂的代表作,窟内与前者类似,而更精细。窟门外设前廊,有立柱和斗拱,柱分两段,饰仰俯莲花,柱头圆轮状不知为何物,如叶旋转。顶上刻出屋檐,其上据说是覆钵塔。窟门外两侧力士如舞蹈状,其间开有小龛,保存也比其他窟要好些。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印象中是一号窟外的小像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二号窟主尊头光外的飞天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五号窟右壁主尊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大概是五号和六号窟之间的小像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七号窟左壁局部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窟顶的八身飞天十分美妙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窟外力士

 

    山上还有八号窟,去的时候并不知道,就这么错过了。

    南响堂河对面的元宝山下,有老爷山摩崖造像,是1993年的省保。沿河东行,从一处似乎废弃的旧厂子进去,在侧面看到了造像,但道路已用竹栏隔断。打听后,原路返回,不远有汇入滏阳河的小溪,折而向南,溪上有小桥连通敬老院大门,造像就在院内。

    老爷山的造像据说刻于北宋,高高在上,对于我这样中度恐高的人而言,只能脚踏实地安心一些,欣赏的角度也就有限。老爷山的石质并不好,没有响堂山光洁明亮的效果。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造像分两层,此为下层局部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上层较大的一龛,手式颇觉特别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不明白为何中间那人看的方向和同伴不一样

 

    老爷山之前,先去了水浴寺,印象中是乘坐7路车,在寺后坡路口下车,然后步行。逢人便问,顺利到达。遗憾的是,这里修建了围墙,不允许拍照,大概是升级国七后的措施吧。好处就是专人看护,能够入窟参观。

    文管员大妈说这里叫“东响堂”,这是我根据她的发音猜测的名称。窟不大,形制与北响堂九号窟类似,中心柱正左右三面刻像,背面上部与后壁相连,下部留出礼佛通道。柱上层开龛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下层仍是神王像一类雕刻,之间有一层莲座小佛像。窟前左右三壁刻礼佛图,人皆持莲花一茎,印象较深是前壁像侧多有题名,如邑子某某某侍佛时,左壁有一女子,后随侍女为其褰裙。后壁有三个光腚儿童为佛供饭。

    北响堂单独安排一天,好象是坐2路车,在路口牌坊处下,走进去很远,怕赶不上回城的班车,仅参观完三座北齐窟就出来了。石窟建在半山,以九号窟最为弘大精美,遗憾的是,头像多已消失了。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中心柱正面佛像,菩萨像完全毁坏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中心柱右面造像之局部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同上左胁侍菩萨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中心柱左面左胁侍菩萨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中心柱下层神王像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另一位神王头像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石窟四壁上的宝相花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窟壁转角处的“神怪”?

 

    四号窟的窟门保存较好,四根巨大的束莲立柱十分壮观,门外两侧的立姿菩萨婀娜而刚健。印象中,中心柱左右面和窟四壁都有小龛,象是后代补凿的。正面大龛因为供奉了香火,略觉凌乱。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中心柱正面大龛之主尊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中心柱转角处的“神怪”?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窟门的缠枝花卉和联珠装饰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窟门外左侧的菩萨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束莲立柱

 

    三号窟前廊后室,前廊为刻经,主室平顶,有莲花藻井,正壁和左右壁开龛,雕一佛二弟子四胁侍,左右壁主尊头像可能是后补的吧,感觉不够完美。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正壁大龛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藻井装饰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左壁左胁侍,前廊与主室间的石壁非常薄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右壁右胁侍,壁上刻有《无量义经》


河北史迹之 <wbr> <wbr>峰峰响堂山石窟
前廊的刻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