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硕恪靖公主府,清康熙末年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白塔回市区,迷糊间睡着了。中间转车,犹豫去将军衙门还是公主府,选择了后者,感觉国内保存的同类型古迹更少一些吧。公交走了一个小时,在公主府公园下车,四望不见府邸的踪影。
其实印证前两站经过的大街,有小巷以公主府为名,估计方向,也应知是向右拐弯的。但走到十字路口,看左边热闹,便过去。幸好及时询问了,否则得走多少冤枉路。公主府就在路边加油站的北面,离路口并不远。
现在已开放为博物馆,免费,下午5点闭馆。留给我的时间并不多,草草走了一趟,室内有众多展览,已无暇细看。历史上的府邸衙门,都遵循当时的典章制度,虽然气派,也多了几分拘谨,不似民居来得灵活变化。
展览中一副萨满的面具吸引了我,工作人员说比北京几大博物馆的收藏更好。因为正在清场,并且玻璃反光严重,没来得及拍下来。

府前照壁

公主府门

石狮

仪门

静宜堂,处理政务的地方

进入内院的垂花门

门墩

寝宫的地暖

和硕恪靖公主和喀尔喀蒙古土谢图亲王的蜡像
本来对公主府并无更深印象,昨天浏览了其人生平,也不觉感慨。和硕恪靖公主(1679-1735)为康熙第六女,母亲为贵人,所嫁蒙古汗王为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部落,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当时噶尔丹之乱未平,恪靖住在清水河,硝烟散去后,才迁居归化城。其夫居于库伦(乌兰巴托),也为其修建了公主府,但恪靖并未至库伦,夫妻每半年见一次。虽然恪靖被称为海蚌公主,有参与政事的权利,但生活似乎并不如意,而其固伦的封号也是在雍正朝才获得的。或许,生长于深宫中的孩子,本就不对生活抱有更多期待,更热衷于公共事务也未必。
第五批国保名单上使用她在康熙朝的和硕封号,而府门墙上嵌的文保碑则用了固伦,不知何故未能一致。
席力图召与大召东西并列,之间隔南北向的大街。大召在维修,从五塔寺返回,就近参观了席力图召。对这处召庙的历史了解甚少,只知道与家庙一起列入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轴线有牌楼、大殿、御碑等,东南隅有15米高的汉白玉石塔,东北角原有乃春庙,光绪十三年(1887)失火焚毁。西路为古佛殿,由汉传佛教寺院改建而来,佛殿内有精美的壁画。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掌握着该地区的黄教大权,其一世活佛是四世达赖的老师,寺院创建于明代隆万年间。

山门外牌楼,该区域建设繁忙,不久将出现一条崭新的仿古大街

大殿,藏传佛教寺院都是前经堂后佛殿为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殿经堂在火灾后幸存,佛殿在自治区60周年大庆时重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制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写

喇嘛塔,下午逆光,据说是自治区最完整的覆钵式塔

正面两侧的阶梯

塔座雕刻之一

之二

栏杆望柱上的小石狮

古佛殿,据说始建于辽代,现存应是明代万历间的,本来只有后面的汉式建筑,后在其前紧贴增建经堂,佛殿内有壁画,光线暗淡,没看错的话,是贴金的

阳光照在建筑的一侧,虽然知道是修缮时新做的,鲜艳的色彩还是颇觉悦目
呼市的天主教堂也是新晋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民区,与同时晋级的清真大寺隔街之遥,举目能见。天主堂外观宏伟,虽比不得经历数百年砺淬的西方教堂,也没有精细的雕琢,但在国内当也属上乘之作罢。
傍晚阳光正好,遇到几组来拍婚纱照的夫妇。教堂北侧建有附属用房,西侧有围墙,西南角设门,仍是原物。之间修有新楼,为老年公寓,形制就比前辈修建的房子差远了。堂内新近粉刷,雪白一片,也未做装饰。
到教堂是从公主府过来的,府内一位大哥,见我逗留拍照,便问我下一站去哪,开车送我至,盛情仍为感念。从地图上看,公主府在这条南北贯通的大街北端东侧,教堂和清真寺均在南端,教堂在街西,清真寺在街东,在此向东,便直达大召了。

呼市天主教堂,国保名录注明的年代是1924年

西面正壁

正壁上部一角

钟楼上部,如果能登上钟楼,应该比较好玩

北侧

从东北方向看到教堂,这也是到来的主通道

东壁仰望

从东南方向看

再偏南的位置看

教堂北侧的教会办公场所
最后没有时间去近在咫尺的清真大寺了,留待以后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