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山堂
风山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51
  • 关注人气:6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史迹之  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2013-05-31 18:23:02)
标签:

广东

兴宁

老城

围龙屋

磐安围

分类: 游记7-粤琼港澳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兴宁老县城卫星地图,城中大片空地是兴民中学的操场,操场北为学宫,城外西边大桥南、宁江河西岸突出的地方为两海会馆,这两处是老县城里文物保护级别最高的单位

 

    回老家探亲,叔叔、堂兄、表兄、父亲和堂弟陪我转了家乡的古迹,观览古意民风,对他们而言也是惬意的,只是当我久久没有离开的意思时,估计也会失去耐心。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县城有过四次迁移,宋元县治在今治北五里洪塘坪,祝枝山《正德兴宁县志》云,洪武二年(1369)县丞刘渊持印来创县治,即现在的县城。隋唐时期属今惠州辖,清雍正十一年(1733)属今梅州所辖至今。

    从卫星地图看,老城的格局基本还在,仍有成片的传统民居留存,局部破坏也很大,城南部分已经消失了。三条主干道可能是后来扩宽的,南北走向为司前街,东西走向分别为中山东路和中山西路,市政府就位于丁字口北侧。

    虽然以前也数次回去,都曾到县城转了,却无太多印象,只记得骑楼,那时也不太关心传统街区的事。这次依然,只了解县城里有两处省保和城墙,当车在城中穿过时,才看到两旁骑楼保存不错,估计应有些民居吧。

    先到了学宫,在兴民中学里,地图上看到接近中山东路的地方还有坡顶的房子,当时并未深入到里面,学校的老师也没提后面还有古迹,兴许是近来重建的吧。学宫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省保名录直接标了南宋,不知何意。大成殿内有知县福建人蓝建英重修学宫的碑记,立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言明成化间移于城东南隅。如果前云宋元县治与明清县治不在同一个地方,那么这两个学宫没有多少联系才是。民国三十三年(1944)的重修碑记提到蓝令之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又曾修过,到抗战第三年,日军空袭,大成殿和诸祠罹劫,又三年温克威来作县长,主持重修。

    学校老师只谈到台基和棂星门的石刻是初建时的作品,但不清楚宋耶明耶,大成殿前廊柱头的装饰倒有些特别,彩画看着还有些意思。我们参观的时候,又来了一拨人,看来返乡访古的人不少。幸好表兄认识学校老师,不然能否入内只有天知道了。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老城还保留了两重的南门,就在中学操场南端的东边不远。进城有条老街,看到一处祠堂。叔叔招呼沿城墙根走。现存的城墙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底部用青砖,顶部为夯墙,全长约1.9公里,建四门。1958年后护城河被逐步填埋,1960年代拆城墙建房五百余间,1969年拆西门,1971年拆东门,如今南门(迎薰门)仍完整,北门(拱辰门)存内门,城墙存1264米。我从南门走到北门,只看到城墙根低矮的砖墙,莫非西边还有留存?

    南门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三十五年后(1560)加建重门。此外,西门外还存清代的关口永泰关,这次没去看。东门内半条街的骑楼还在。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经东门后,沿城墙根的民居多了起来,只进到一处名长春井的巷子,感觉面积不小,民居留存比例颇高。上了城墙上的一座居民楼,俯瞰并未见连片瓦顶的风景,几座新建的楼房把视线挡得死死的。不少民居有厚实的外墙,一些新建的楼房直接在老房子上加层,如果将来要恢复原貌,也是比较容易的。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从长春井出来还见到一条老巷子,巷口有座带西洋风的房子,叔叔招呼上北门看看,快到中午关门的时间了,遂未及深入。城墙根有座大夫第,和北门上的展板图片对照,似乎是胡曦(1844-1907)故居,与黄遵宪、丘逢甲并称的晚清嘉应三诗人。其后人仍居于此,问我门上刻的何字,答不上来。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北门恢复的城墙和护城河,不知原貌如何,叔叔认为是新修的,不如南门值得欣赏。在城外,放学的孩子扮鬼脸,他本在深圳上学,现在回到老家,有些不乐意。

    午后去了两海会馆,在河边上,下着细雨,文管所也在这里,和守护的老人打个招呼即可。会馆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潮州人所建,门厅内壁绘有潮州全景图。四合院子颇为秀丽,点缀的雕塑也有喜人的地方,比如荔枝与鸟儿,五颜六色的狮子。侧厅屋檐的凤凰本是回首张望的,结果没把人家漂亮的尾羽照全,还是隔远了看不真切。

    两海会馆是当年西河背码头繁华的见证。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随后冒雨去了磐安围,叔叔认识主人家,招待我们喝茶。小花厅里滴答的雨水,溅在数个大缸上,缸内种满花草,小天井砌起高墙,厅前挂落雕刻动物果实。原先主人家的围龙屋有三座,一个样式,分给三兄弟,磐安围这一支败落,解放后没给划成地主,屋子归自己居住,反倒完整保留下来。从卫星地图看,路边那两座样式有些像磐安围。2010年,屋子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摘录磐安围整理的介绍云:屋建于1895年,建筑面积5060平方米,中轴部分三堂四横,堂横屋前是长方形禾坪,禾坪前有半月形池塘。兴宁客家的围龙屋前都有塘,在广州,表外甥女凭着童年的记忆,说屋子前好大的湖,大家都笑了。磐安围内有大小天井21个,房间122间,中间为方形厅堂,两边有书斋、厢房、花厅、居室、浴室等。厅堂两侧为横屋,后面建有半月形的围屋连接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脑,镶嵌有五行风水石。正对中轴线围龙顶端中央的房子是龙厅。磐安围四角建碉楼,两边外侧还建有牛舍、猪栏间等,外层设枪、炮眼。屋后山泉通过暗井、暗渠直通屋内。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最后免不了要欣赏自家的围龙屋。同族的屋子聚在一起的共四座,面积都不大,保存情况也不同。我们自家的曾经维护过,对中厅的柱梁做了加固,但围龙部分,有几间不是两层檐子,除了正中本是单层外,两侧本应是对称的。但父亲也说不清楚以前是什么样子了。围龙内部有两层,上层实际为阁楼,放置杂务用。前部左右建有碉楼,现在边上接盖了楼房,不太能看出来。屋后也盖满了楼房,从正前看过去,美感尽失。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旁边的屋子因居住的人少,反没有盖楼房,但失修后已经塌了左侧的碉楼和几间房子,夯土外墙裸露在外,有点遗址的感觉。我们这两座屋的两侧,屋子和池塘之间建有门,关闭后两屋之间可通行,外人就进不来。但我家这边的门已经拆掉了。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再旁是祖屋,始建于明代中期,二十年前曾维修过。中间厅堂只有一进,设祖宗牌位。后面的围龙有两重,之间的过道就显得狭窄了,现在的人肯定不会习惯。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祖屋旁还有一座,从卫星地图看是田字形,我们没进去,其实挺想去看,感觉面积不小,父亲急于带我看看华侨家的房子。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村中的围屋很多,客家不拆祖先留下的房子,但新盖楼房如雨后春笋,很难得看到数丛翠竹掩映下的屋子不受现代建设的干扰。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这座建于1935年的屋子使用了水泥、混凝土等材料,颇为考究,曾经被用作仓库,因为是华侨家,倒没太大破坏。厅堂两侧有四个小花厅,里面的雕塑差不多没了。最近主人家在维修,面貌比较清新。父亲认为是村中最好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随后去了一座可能是明代的围龙屋,从屋前的池塘看,当年规模应很大,但遭到过损坏,据说是失火,除了中间的厅堂外,围龙已经消失了大半。内部木雕颇多,据说花了不少钱。主人说是和我家同时建的,但不知是祖屋还是我们居住的那座,后者的话,就是明末清初了。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广东史迹之 <wbr> <wbr>兴宁老城区和乡村的围龙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